泛微系統怎麼樣?來源:經濟日報作為全球制造業的傳奇人物之一,孔翰甯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溫和、穩重,一看就是位學者,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泛微系統怎麼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來源:經濟日報
作為全球制造業的傳奇人物之一,孔翰甯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溫和、穩重,一看就是位學者。
事實也的确如此。
他是理論物理學教授、德國技術科學院院長,是德國乃至全球科技界的頂級專家。他在商界也極具影響力,身兼軟件巨頭SAP的CEO以及多家德國商業巨頭的監事會成員。除此以外,他還有一個名氣更大的頭銜——“工業4.0之父”。
“工業4.0”的概念是孔翰甯等人在2011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率先提出的。其命名邏輯顯然沿襲了前三次工業革命的路子。如果說“工業1.0”是引入了機械制造設備,“工業2.0”則側重電氣化應用,“工業3.0”重點關注信息化及其發展,而“工業4.0”則聚焦智能制造以及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根據這一理念,未來的工業生産應當同信息和通信技術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及數字化網絡系統将成為這一整合過程的技術基礎。
作為制造業強國,德國已保持全球制造業領先地位多年。但進入互聯網時代,這一優勢被削弱了。如何将新技術同制造業這一德國傳統強項結合起來,提升德國在互聯網時代的全球競争力,是“工業4.0”要着重解決的問題。不少人認為,“工業4.0”實質上就是德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路線圖。
“工業4.0”一經提出,立即受到各方高度關注。德國信息與通信技術行業協會、德國機械制造業協會及德國電子與數字工業協會等紛紛加入“工業4.0”大潮,并根據其理念建立了“工業4.0”制造平台。
除行業企業及相關機構積極參與外,德國政府還将其視為德國制造業引領全球行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德國聯邦教育及研究部将其納入德國《高技術戰略2020》,并作為其中的重要項目予以推廣和扶持。
“工業4.0”不僅在德國成為引領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指南,還在廣大工業國中引發強烈反響。當時國際金融危機餘波未平,世界經濟剛剛重啟,“工業4.0”的提出讓躍躍欲試的全球制造業眼前一亮。随着信息技術、通信技術、雲計算和大數據等領域的發展,“工業4.0”為制造業描繪的美好未來似乎變得唾手可得。
全球制造業和經濟政策決策者大多對此歡欣鼓舞。以“工業4.0”為基礎,各國紛紛衍生出了各自的版本,例如美國在2014年推出了“工業互聯網聯盟(IIC)”。該項目是由AT&T、思科、通用電氣、IBM及英特爾等美國産業巨頭聯合創建的面向未來的制造業項目。2021年8月,該聯盟更名為“工業物聯網聯盟”,旨在推動建立一個可信賴的物聯網體系。除美國外,“工業4.0”概念在歐洲其他國家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日本則根據“工業4.0”的理念提出了“工業價值鍊倡議”。
“工業4.0”對中國制造業升級也産生了深遠影響,孔翰甯本人更是參與到了這一進程中。作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孔翰甯經常出現在關于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專業研讨中。他始終關注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在近幾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人們總能看到孔翰甯在中國參展商的展台前認真觀看展品、聆聽講解的身影。
“工業4.0”已經成為引領全球制造業發展的風向标。就在去年,孔翰甯與這一概念的共同提出者瓦爾斯特聯手撰文,對過去10年來“工業4.0”的發展進行了回顧,并對接下來的10年作出展望。孔翰甯認為,在經濟方面,“工業4.0”能夠對用戶需求變化和意外幹擾做出實時回應,相關機器和環境有能力自動學習并自我調整,大規模生産逐漸轉向定制生産。在生态方面,“工業4.0”具有明顯的“循環潛力”,能夠有效提升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
孔翰甯認為未來的“工業4.0”将呈現出6個重要趨勢,分别是工業人工智能、邊緣運算與邊緣雲、工廠中的5G、團隊機器人技術、自主内部物流系統以及“蓋亞X”歐洲雲數據計劃。
以此為衡量标準,“工業4.0”的潛力遠未被完全挖掘出來。因此,他建議各方應當繼續加強研究創新,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尤其要繼續加強在制造業領域的國際合作,廣泛分享經驗與研究實踐成果。
實際上,從“工業4.0”概念提出至今,學術界始終在密切觀察,不斷反思。比如,很多研究機構和企業都認為“工業4.0”并未取得預期效果。特别是近年來德國制造業呈現出不斷萎縮的态勢,這與“工業4.0”大幅提升制造業發展水平的初衷似乎并不相符。
專家們普遍将此歸咎于德國的工業結構。因為中小企業才是德國制造業的核心力量,它們中的很多都是“隐形冠軍”,這些小而美、小而精的企業才是真正的無名英雄。可“工業4.0”顯然與大企業更加合拍。一項調查顯示,隻有21%的德國中小企業在生産過程中使用了先進的數字技術,“工業4.0”在中小企業中的普及率遠遠不及預期。從這個意義上講,德國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依舊任重道遠。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工業4.0”雖然在全球範圍内掀起了制造業轉型的熱潮,但由于各國在工業發展政策、産業優勢和價值鍊結構等方面千差萬别,簡單的複制難免會讓這些國家“水土不服”。
不難想見,未來,随着人工智能、移動通信技術、雲計算和大數據不斷發展,“工業4.0”将出現更多更具本土特征的新“形象”,而與“工業4.0”相伴發展的制造業也将繼續扮演全球經濟重中之重的角色。業界普遍認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生物醫藥領域正迎來巨大的風口,“工業4.0”與生物技術的融合或将成為下一階段的關鍵賽道。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謝 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