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最簡單的修仙境界

最簡單的修仙境界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1 08:57:20

#頭條創作挑戰賽#

最簡單的修仙境界(古人修仙的終極心法)1

導讀:得道成仙是古代許多修行者的追求,同時也是很多人終極一生都無法了卻的執念。不過到了現在,這四個字更多的卻是一種虛無缥缈的幻想。

甚至有時候我都在懷疑,古時候那些一心求道尋仙的修行者,他們所追求的終極意義到底是什麼?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還是真的對此深信不疑呢?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内容,可以說是古人修道成仙的終極心法,這部古籍名為坐忘論,出自于唐代道門隐士司馬承祯之手。

其中不僅包含了先秦練氣士修真悟道的法門,同時還吸收了許多關于佛家的修心煉性之法。

但是由于這類古書的用語實在過于隐晦,所以今天我們就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來為大家講解其中的内涵。

故事開始

最簡單的修仙境界(古人修仙的終極心法)2

在大唐盛世的一個秋天,天台山的頂峰之上,有一位衣冠樸素的少年,站在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身前。

老者看着遠處綿延起伏的群山,眼中盡是深邃之色。然而就在這時,他忽然不着痕迹地對着眼前的年輕人說道:

“既然你能找到這裡,那也說明你我之間有一道緣分。如今我且問你,你可知何為成仙,何為得道?”

青年人略微思索了一下回答說:

“導引服氣,采藥煉丹,超然物外,了卻生死。”

老者聽聞呵呵一笑:

“導引服氣可延年益壽,采藥煉丹亦有内外之分。外丹之術,早已落寞。而内丹之術,也并非你想的這般簡單,你方才所言這些,終究隻是外道。”

“修行者有性命之分,内丹導引可以練氣修命,但卻無法達到你所說的超然物外了卻生死。這其中所欠缺的,正是修性的心法。唯有性命交修者,方可一窺仙緣,悟道長生。”

話音未落老者便轉身将青年人領進身後的一間茅屋,開門之後直接牆上挂着一副卷軸,上面書寫着兩個大字名為坐忘

最簡單的修仙境界(古人修仙的終極心法)3

老者向青年人解釋道:

“坐忘二字乃是出自于《南華真經》,是上古真人的悟道之法。隻可惜留傳至今,已經很少有人能夠洞悉其中的真谛。”

青年人聞言,有些疑惑地問道:

“所謂坐忘不就是凝神靜坐,調息入靜的方法嗎?

這樣雖然可以讓人暫時忘卻世俗煩惱,但事實上卻更像是一種短暫的逃避。隻要睜開眼睛,依舊還會回到紛紛擾擾的世界當中。

老者搖了搖頭說:

“世間一切煩惱,皆因塵緣難斷!而坐忘之法的關鍵,就在于一個字。”

話音未落,老者指着不遠處的一棵松樹,又接着說:

“其實人生在世就像這棵大樹一樣,紮根于泥土之中。我們與外界之間的種種聯系,就好比那錯綜複雜的根須。

這些根須,就是你與這個世界之間的緣,絲絲縷縷,相互牽連。而修行之人就是要将這些塵緣斷盡,才能達到超然物外的境界。

最簡單的修仙境界(古人修仙的終極心法)4

聽着這一番話,青年人若有所思,但随即又問道:

“那如果将這些根須都斷掉,這棵大樹豈不就死了嗎?您所說的斬斷塵緣,恐怕也隻有真正得道成仙者,才能夠達到這一步吧。

老者扭過頭來詫異地看了他一眼,想不到這年輕人提的問題竟如此直接。”

于是他笑着回答道:

“坐望之法乃是修心煉性之法,講究以心制性,以性制行。所以斷緣也并非從身上斷,而是從心中斷。”

說到這裡,老者忽然回頭問了一句:

“你可曾聽說過,何為吾喪我?”

聽到老者的提問,青年人低頭思考了一下,然後回答說:

“晚輩在讀南華經齊物論時,也曾留意過這三個字。所謂吾喪我,應該就是一種類似于假死的狀态。暫時忘卻了形體,停止了所有思緒,身如枯木,心如死灰。

就如同一棵樹被暫時砍下,過後又續接了回去。”

最簡單的修仙境界(古人修仙的終極心法)5

老者聞言笑了笑說:

“你隻見其形,不見其神。修道之人,講究破而後立,死而後生。剛才我跟你說,斷緣要從心中斷,其實無外乎這6個字。

凡心死,道心生。身在紅塵,卻不惹塵緣!生在世俗,卻不生凡心!至于如何才能做到這一步,現在你可明白?”

聽到老者這麼一問,青年默默思索良久,随後仿佛豁然開朗,用清澈的眼神看着老者說道:

“修道之人想要斷絕塵緣,就是要将自己内心與外界連接的根須,徹底地連根拔起。如此才能做到讓那一顆凡俗之心死去?

而至于道心生,應該就是讓自己的内心,重新紮根于大道之上。如此就好比将一棵大樹,從原先那種污濁的環境當中,移植到了另一片嶄新的天地,從而洗盡凡塵,獲得新生。”

最簡單的修仙境界(古人修仙的終極心法)6

聽聞此言,老者終于滿意地點了點頭,但随即又用嚴肅的聲音說道:

“破而後立,死而後生。雖然說起來容易,但是縱觀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修道之人,敗在了這條路上。

而在這些人當中,也不乏心智堅定之輩,更不缺一心向道之人。但你可知他們為何沒能達成夙願?”

青年人聞言,默然搖了搖頭,見狀老者又接着說道:

“其實修道斷緣一途,最難的并非一生一死這兩個極端,而是生死之間的這一段路程。在大道與世俗之間尋求一種平衡,才是最考驗一個人的關鍵。

縱然你一心求道,但你的身軀卻不能脫離世俗,即便你斷絕塵緣,可你的生命終究需要物質世界來維持。

這就像是一個人在汪洋大海之中争渡,雖然你的目标是汪洋盡頭的彼岸。可在渡海的途中,你仍舊需要收集資源,建造船隻,保證自己能夠在汪洋大海之中生存。

可是又有多少人在這個階段,迷失在繁華的海市蜃樓當中,忘記了汪洋盡頭的彼岸,才是自己最終追尋的目标。

最簡單的修仙境界(古人修仙的終極心法)7

聽到這裡,青年人也是忍不住感慨萬千,畢竟在這蒼茫世間,尋仙問道者多如牛毛,而得道成仙者卻是鳳毛麟角。”

此時老者似乎也看出了他心中的惆怅,于是轉而又說道:

“仙道茫茫,雖然飄渺,但卻并非可望而不可及。

但若想觸及彼岸,卻必須參透真常,看破虛妄。”

真常之道

老者向青年人解釋說,修道之人最重要的在于根基,而修道的根基,其核心就在于一個信字。這個信可以理解為堅信,也可以理解為信念。

總之就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

“上士聞道,勤而勉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一個人對世界的基本認知,決定了他今後會走上怎樣的道路?

倘若一個人不知道黃金的珍貴,那麼即使把一座金礦放到他的眼前,他也無法察覺其中的價值。

而大道也是一樣,它就存在于每一個人的身邊,但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認識到它的價值。

最簡單的修仙境界(古人修仙的終極心法)8

相比而言,人們更加注重的,往往是人世間的聲名财色這些看似真實,但實則卻是短暫而又虛幻的東西。而真正能夠讓生命永恒長久的大道,卻反倒被世人當做虛無缥缈的傳說。

假作真時真亦假,真到假處假亦真,這世間的真真假假,已經讓人陷入了颠倒夢想。

而夢境裡又充滿了世事無常,生死禍福,因果輪回,隻在旦夕之間,就好似那海市蜃樓,瞬息萬變。”

聽了老者的這一番話,年輕人看着窗外不斷起伏的雲海,仿佛看見了浮沉變幻的大千世界。而此時他的目光,卻是前所未有的堅定,像是能夠看穿世間的一切,直抵大道的本質。

良久之後,他終于回過神來,接着老者剛才的話說道:

世間的真相是無常,而大道的真相卻是永恒。一個人如果想要在無常的世間,看到永恒的真相,就必須喚醒自己的真常之性。

而真常之性,又需要在無常的世間去磨砺,然後才能變得愈發堅定。這就像是佛家所說的,戒而生定,定而生慧。當心中的慧光照破虛妄,也就能夠破除迷霧,接近汪洋彼岸的大道真相。”

最簡單的修仙境界(古人修仙的終極心法)9

眼見青年能夠悟到這一步,老者心中也滿是欣慰于是便笑着說道:

“你口中所說的大道真相,其實也就是古今無數修道者所追求的仙道之境。究其内涵,其實也無非真常二字。

真為真實不虛,乃是世間唯一。常是永恒不變,可謂亘古如一,所以仙道的盡頭便是一。

這個一是萬物的本源,是虛實的結合,也是生命升華到最高層次之後的本來面目。其中的真谛,隻可意會而無法言傳,當你走到這個境界之後,自然能夠體會。”

說完之後老者便不再言語,轉身盤膝而坐,恍惚間,似乎與天地融為了一體。

回歸現實

此時此刻,我們回過頭來重新審視一下得到成仙這個話題。其實按照坐忘論這部書中的思想内涵來看,在古代修道者眼中的得道成仙,顯然并非我們所設想的那樣,擁有某些不可思議的神通,或者超能力。

最簡單的修仙境界(古人修仙的終極心法)10

他們所真正追求的,其實是一種精神層次的升華與超脫。就如同先秦時期的莊子所說的那樣,與天地萬物齊一,讓自己的身心回歸到一個最為原始的本質。

或者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如今世人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實際上隻是一個更高維度的投影。而所謂的得道成仙,就是以心中的慧光,洞察虛幻,接近真實。

按照這樣的角度來看,普通人就像是沉迷在遊戲之中的角色。而追尋大道的人,就如同在虛拟的遊戲中覺醒了自我的意識,轉而向着真實的世界去探索。

但至于這層虛幻假象之外的真實世界,究竟是一番怎樣的光景?或許隻有真正走到那一步的人,才能窺之一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