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的“南大門”,一個玉石小鎮在崛起。它就是臨武縣武水鎮。
臨武是我省至今唯一産玉石的縣,通天玉、香花玉等儲量豐富,潛在開發價值超過2400億元。2014年,省委領導作出批示,鼓勵臨武先行先試,将玉石産業作為“調結構、促發展”的一個新興産業來重點打造。
乘着先行先試的東風,臨武推動通天玉列入“國家标準”,并在武水鎮建設了華南地區首個寶玉石文化産業園,一個百億産業集群正在形成。
8月22日,記者來到武水鎮,探訪這個玉石小鎮崛起的足迹。
■記者 白培生 顔石敦 通訊員 李進科
制定标準,跻身國家寶玉行列
從遠處看,位于武水鎮官山路與隆武路交叉處的臨武寶玉石文化産業園,猶如一隻振翅欲飛的大雁。園區裡,一棟棟廠房鱗次栉比,一個個店鋪琳琅滿目,前來觀光、購物的遊客一撥接一撥。
臨武通天玉是我國新發現的優質石英質玉石,因産于臨武通天山而得名。它晶瑩剔透、柔韌度強,近年來成為市場搶手貨。
“過去,通天玉并不為人知曉。”正在園區調研的臨武縣玉石辦負責人介紹,當地奇石愛好者以前把通天玉當作“石頭”收藏、交易,最漂亮的“石頭”每公斤才賣20元。
是金子總會發光。2014年以來,臨武縣一些奇石愛好者攜通天玉參加國際藝術博覽會、中國(湖南)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等,屢獲大獎,轟動玉石界。
為打響通天玉品牌,臨武縣委、縣政府積極推動通天玉标準制定工作。2015年12月,《通天玉湖南省地方标準》正式出爐,明确了通天玉莫氏硬度、密度、折射率等。
消息傳來,在臨武引起不小轟動。有了地方标準,通天玉就有了“身份證”,為進入國家級寶玉石行列打下了基礎。
去年8月,通天玉被收錄入《石英質玉分類與定名》國家标準名錄,成為繼新疆和田玉、湖北鄖縣綠松石、河南南陽獨山玉、遼甯岫岩岫玉之後中國第五大名玉。
通天玉身價水漲船高,現在臨武寶玉石文化産業園最好的通天玉冰料,交易價漲到了每公斤2000多元。
建設園區,邁向規範發展之路
随着通天玉聲名鵲起,加工小作坊、小工廠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開發不規範、規模化程度低、服務不配套、競争力不強等問題随之顯現。建立一個專門的園區,規範玉石産業健康發展勢在必行。
去年9月,臨武縣引進戰略投資者,投入10億元,在武水鎮建設集加工、展銷、拍賣、旅遊等于一體的寶玉石文化産業園。目前,公盤交易中心、玉龍商業街、精品市場等已建成投入使用,吸引大批企業入駐。
公盤交易中心包括原石交易拍賣中心、省玉石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玉石加工廠、大師雕刻室、寶玉石展銷廳、玉石博物館、玉石雕刻培訓學校等。工作人員介紹,公盤交易中心可對開采出來的通天玉、香花玉等進行檢驗,還能對大宗和高端玉石作品進行價值鑒定或證明,吸引大批客商來此交易,預計今年交易額将突破15億元。
今年5月19日,臨武寶玉石文化産業園開園,引來國内外大批礦物寶石展銷商及采購商。從19日至23日,參觀人數達15萬人次,實現交易額5.6億元。
南嶺通天玉集團公司董事長李華雲說,進駐園區後,他們更加注重玉質挑選、工藝雕琢,《清淨界·尋》《清淨界·問》等作品分别在國際上獲得大獎,有力提升了通天玉品牌價值。開園期間,南嶺通天玉集團公司一件通天玉作品在公盤交易中心拍出了80萬元。
拉長鍊條,打造百億産業集群
現在,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玉石消費市場。以通天玉、香花玉為主的寶玉石産業,被列為省高值礦石産業重點開發項目。臨武縣委書記李浩介紹,他們将進一步做大做強寶玉石文化産業園,帶動物流、餐飲、文化、旅遊等産業發展,打造百億産業集群。
臨武縣和順物業服務有限公司、郴州市生源商業集團等紛紛在臨武寶玉石文化産業園安營紮寨。臨武縣還與舜通寶玉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合作,一邊深入勘查通天玉、香花玉資源,一邊加快建設臨武寶玉石文化産業園二期工程,包括研發、科普等項目。
新興産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引導。從今年開始,臨武縣每年拿出1500萬元用于寶玉石開發與保護、人才引進與培養、玉文化挖掘等。
目前,臨武寶玉石文化産業園已入駐企業80家,從業人員1萬餘人。今年,臨武寶玉石産業總規模将達8億元;到2022年,預計從業人員将達8萬人,産業總規模将超過100億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