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毒刺分析

毒刺分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30 05:18:17

毒刺分析?“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呼喚大師,産生大師當然是一個時代的榮幸,但如果一個時代任憑僞大師,“高帽”大師盛行就有點悲哀了,又如果是自封大師招搖過市那更是令人不齒的行徑,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毒刺分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毒刺分析(刺引發的常識和通識思考)1

毒刺分析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呼喚大師,産生大師當然是一個時代的榮幸,但如果一個時代任憑僞大師,“高帽”大師盛行就有點悲哀了,又如果是自封大師招搖過市那更是令人不齒的行徑。

轟動書壇的“孫夾史”事件持續發酵,女主角位居高校“博士後級”教授,她的帶點不屑口吻的“批評”唐代大書法家顔真卿寫錯字“自己還不知道”的央視視頻(包括對《祭侄稿》中“宗廟瑚琏”、“階庭蘭玉”的錯誤解讀),确實衆怒難犯,被“人肉”,被口誅筆伐在自媒體蓬勃的今天實屬正常,相信學文史出身的孫鶴教授一定品嘗到了輿情洶湧的空前威力了,再給她“施壓”,真有點于心不忍,而站在她個人角度則不可原諒自己,應該吸取教訓,深刻反省。

書法篆刻表面玩的是文字,背地玩的是文化。“刾”和“刺”的正俗異體字本來屬于古漢語的基本常識,堂堂天下第二行書《祭侄稿》1000多年來未聞業界有嘲諷顔真卿是“白字先生”的,何況顔真卿著有《韻海鏡源》,文字訓诂的先行專家。《韻海鏡源》是一部集文字與音韻之大成的巨著,它既是類書,也是一部韻書、字書,首創類書按韻編排之體例,為後世韻府類書之鼻祖。總計360卷,是顔真卿被貶至湖州期間,召集文人好友共同探讨、編纂而成,《舊唐書·經籍志》《宋史·藝文志》等書目都有著錄。欠少敬畏之心的孫鶴教授信口雌黃的诘責匪夷所思,迄今為止她尚沒有知錯改錯、公開檢讨,可謂進退失據,殊不知“知恥者近乎勇”乃做人的德行之一,不用怕難為情的。

中國書協分黨組書記李昕在今年的中國書協理事會上特别強調,“當代的書法家要秉持道德‘高線’、秉持文藝界核心價值觀,把為人、做事、治學、從藝統一起來,做明德守紀的表率,追求德藝雙馨、人書合一的藝術人生。”為人、做事、治學、從藝彼此不能分割,“士之緻遠,先器識而後文藝”,浮躁淺露,博士重在博而不是重在士的現象需要得到根本性的糾正改變,不首先解決好人的問題,學問無疑要打引号,因為這涉及到做學問的态度問題。态度決定一切。金無足金,人無完人。任何人難免存在缺點短闆,為人師的高校教師尤不例外,教師身份的特殊在于一旦自身錯誤“頻發”會導緻誤人子弟,所以明鏡高懸,他律自律必須雙管齊下。“夾史”事件的極低級錯誤,暴露的恰恰是當今社會許多領域缺少常識和通識教育,夜郎自大,人文學養不足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程度,依據各行各業,普及常識和通識教育勢在必行。

搜檢百度,常識,一般指從事各項工作以及進行學術研究所需具備的相關領域内的基礎知識。常識具體指的是在一個社會環境中人與人之間普遍存在的日常共識,而無論是任何學術問題或是人與人之間基本交流,都是基于常識上來做進一步探讨的。很多人很容易犯常識性錯誤,甚至權威辭書亦未“幸免”。

比如《辭源》釋羹是“和味的湯”,其實羹不是湯,是肉,劉邦“分我杯羹”的典故想必有人熟悉。《太平禦覽》引《爾雅》舊注:“肉有汁曰羹”。又比如《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座名,即心宿,每年農曆六月出現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後逐漸偏西下沉,故稱“流火”)。指夏去秋來,天氣轉涼。現用來形容天氣炎熱是由于人們誤把“七月”理解為公曆7月,把“火”理解為火熱。現代語言學奠基人王力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是一本很好的書,中國書協主席孫曉雲建議搞書法的人可以随身常備常看。

通識是教育的一種,這種教育的目标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通識的“通”,是通達、貫通、融會于一爐的意思,“識”則指見識、器識,即整合的認知。《中庸》主張做學問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是一種通識闡述。“孫夾史”大概不會不讀到過這段話,明知“孫夾史”大錯特錯,仍然出于人情故意為她幫腔護短,反污别人攻擊的高校“梁先生”同樣不會不讀到過吧。通才通識,隻有初中學曆,卻破解高斯難題的數學家華羅庚古典詩詞寫得有闆有眼,科學與藝術可以打通,“文藝”之間的打通更是不在話下,孫鶴教授的博士後的“博”字隻有和通字挂上鈎才會有學問上的後續精彩。否則,刾、刺莫識,“博”将不通,“博”将何用!(蔡樹農)

來源: 美術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