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三長兩短”,是哪三長和兩短?許多人不知深層含義
經過幾千年曆史的沉澱和積累,我們的文化變得越發的成熟而富有内涵,俨然成為了我們民族絢爛、珍貴的瑰寶。中華民族擁有着源遠流長的曆史文化,在浩蕩的曆史長河中我們的先輩老祖們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珍貴的曆史遺産。
今天筆者要為各位提及的就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成語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俗成語都用的到,因為有很多人喜歡用這些簡短但意義豐富的成語來表達自己想要說的話。
而筆者今天要為各位介紹的這個成語就是“三長兩短”,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三長兩短用現在的話來理解就是指的是意外的禍事,也是對人的死亡的一種婉轉的說法(它多用于假設、虛拟的用法),比如說:老人的病那麼的重,萬一有個三長兩短該如何是好啊?現在的很多人也用過這句成語,但各位知道這個成語的來源嗎?我們接着往下看。
首先,這句成語的來源與棺材是脫不了關系的。我們都知道,棺材是由六片木材組成的,其中,棺材的棺蓋、棺底、左梆、右梆這四片用的都是長木材,前頭和後頭用的則是短短的方形木材。
看到這裡相信有些人就會有疑問了,既然是這樣組成的那麼為什麼要叫三長呢?這棺材明明是四長才對啊。這是因為棺材蓋是最後一放在上面的,所以理論上固定的時候三長,因此才說是“三長兩短”。棺材一般來說都是跟人的死亡有關系的,所以由它起源的“三長兩短”也帶着不好的意味。
還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春秋末期著名的鑄劍大師歐冶子鑄過“三長兩短”五把名劍,它們分别是:純鈞、勝邪,湛盧、巨阙和魚腸。其中前三把劍是長劍,後兩把劍是短劍,因為是出自于名家之手,所以這五把劍都是無比鋒利的。
曆史上十分有名的專諸刺王僚的故事,就跟魚腸劍有關系。它說的就是吳公子光收買了當時著名的刺客專諸,要他刺殺吳王僚。僚王很喜歡吃魚,于是專諸就故意扮成廚師手托魚盤,魚肚子裡藏的就是魚腸劍。專諸成功刺殺吳王僚,也因此改變了吳國的運勢。
在古時候還有一種說法是,如果有人将人的身體給分割開來,也就是把雙手、雙腿,最後一留下來一個軀幹。雙腿和軀幹都是比較長的,相比之下人的雙手自然就不夠長了。而且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缺少任何一個都有不好的事情,這也是“三長兩短”的其中一個來源了。
總的來說,這句成語的來源很多,有的跟它現在要表達的意思相一緻,而有的則是跟它現在要表達的意思沒什麼關系,但仍然很有意思。各位覺得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