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玉販玉、喝酒吃肉、精緻打扮
5000年前能有這樣的幸福日常,你敢想?
河南南陽市黃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山頂台探方新華社發
河南南陽市黃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屈家嶺文化玉璜受訪者供圖
黃山遺址反映了當時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發展的社會複雜化和文明進程,是探讨南陽盆地、江漢平原文明起源和文化發展的關鍵遺址。
近日,河南南陽黃山遺址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是繼入選“2021年度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2021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六大項目之後,該遺址拿下的又一個考古界“年度大獎”。
根據考古發現成果可以确定,黃山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屈家嶺文化、石家河文化涉及玉石器制作性質的中心性大遺址,反映了當時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發展的社會複雜化和文明進程,是探讨南陽盆地、江漢平原文明起源和文化發展的關鍵遺址。
黃山遺址不僅出土了大量重要遺存,相關的科技考古成果亦非常突出,已在測年、植物、人骨DNA、玉石器岩性分析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通過現代科技,我們也許可以一窺仰韶時期當地人們的生活。
堪稱史前大型玉石生産基地
南陽自古以來就以獨山玉聞名。位于南陽獨山之畔的黃山遺址更是以玉驚豔天下,堪稱“史前大型玉石生産基地”。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黃山遺址出土的玉石料中,砂岩質的制玉石工具2.3萬餘件,另有玉器116件、獨山玉半成品或廢品500餘件、玉片3518件、玉料4500餘件,還有大量的玉料、石器、陶器與少量玉器原地保存。根據鑒定,這些玉材主要為獨山玉,玉器種類有耜、斧、鏟、锛、鑿、璜、珠等,種類豐富,數量驚人。
“之前學界有個說法,叫‘中原玉文化塌陷’。黃山遺址的發掘推翻了這一觀念,刷新了人們對中原玉文化的認識,填補了中原和長江中遊新石器時代玉石器手工業體系的空白。”黃山遺址考古發掘領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共考古與對外交流室主任馬俊才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發掘研究表明,當年生活在黃山遺址的相當一部分人屬于“專業玉石手藝人”,不僅技術高超,而且以此為生。
在發掘現場,考古技師程永剛指着一處遺址說:“這是我們2018年發現的最為重要的仰韶時期編号F1、F2房址以及作坊遺址,都是長方形多單元房基,呈前坊後居的布局。”他指向另一側的房址介紹:“除居住生活功能外,這裡主要磨制生産玉器石器,地面有很多砂石漿殘存,經過成分分析,大部分為獨山玉石和砂岩磨石粉的混合物,為玉石作坊的定性提供了關鍵證據。”
在新近發掘的編号F16、F30、F37仰韶時期房屋遺址中,推拉門道、木骨泥牆、紅燒土是這一時期典型建築特點。室内的爐台、工作台以及散落的石鑽頭、砺石、磨石墩、石钺生動再現了玉石器的制作流程。
馬俊才告訴記者,發掘中,他們曾發現一個玉石工匠族群墓葬的陪葬品工藝水平極高,基本可以确定這是一群“靠玉吃飯的人”。
5000年前“黃山玉器”銷路甚廣
玉石器物不僅能産,還要能銷。在黃山遺址西側,考古學家發現了一條仰韶和屈家嶺文化人工運河以及一座碼頭。這條人工運河寬27米、深7米、長500米左右,連接起了通往獨山的自然河,并與其他河流一起構成了水路交通系統,完備了獨山、蒲山對遺址的玉石資源供給體系。“這是中原地區首次發現的史前碼頭性質的遺迹,其與自然河、人工河道、環壕一起構成了水路交通系統,體現出古人對水資源的重視和利用能力。”馬俊才說。
不僅如此,多地出土的文物似乎也在證實約5000年前,“黃山玉器”已經銷路甚廣。“獨山玉石具有很強的唯一性和标識性。靈寶西坡墓地、鞏義雙槐樹遺址、湖北保康穆林頭遺址、沙洋城河遺址、淮濱沙冢遺址以及南陽盆地和其周圍的西峽老墳崗遺址、浙川下寨遺址、鎮平安國城遺址等多個遺址出土的多件和黃山遺址相類似的獨山玉器,疑似為‘黃山造’。”馬俊才說,這反映了該遺址生産的玉石器已走出南陽盆地,到達豫西、豫東南、鄂長江北岸廣大地區。
“黃山遺址是中原玉文明的一個發源中心。”南陽市文廣旅局副局長赫玉建表示,結合黃山遺址呈現的獨山蒲山兩山環抱、白河人工河互通的特征,證明相當一個時期内這裡是玉器的生産、交易彙聚之地。
一些屈家嶺人或是外來人口
黃山遺址出土的上百座屈家嶺時期墓葬,是目前豫西南乃至漢水中遊地區這一時期最高等級的墓葬群,頭枕白河、足蹬獨山,排列有序、等級森嚴。墓葬中的人骨遺存幾乎都保存完好,十分罕見。馬俊才說,這得益于黃山周圍的土壤環境。這些遺存也給多學科研究提供了一手資料。
與北京大學合作進行的人骨DNA采樣測試表明:編号M44墓中的個體和黃河流域古代人群有着顯著關系。“M44墓中的個體是遷徙、貿易還是戰争原因由北至此,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馬俊才說,成功分析黃山遺址大墓人骨DNA,是研究文明源流的重大突破。目前,人骨DNA采集還在進行中。
喝酒吃肉讓他們的平均壽命在55歲以上
在大墓M77中,出土了雙玉钺、象牙梳、玉璜、弓箭、骨镞以及400多塊豬下颌骨。這些下颌骨由小到大排列,分層擺放。“這些東西應該是酋長級别墓的标配,他們直接掌管着這個區域的玉器生産和加工。”馬俊才介紹說,黃山遺址墓葬區的陪葬品中,作為财富象征的豬下颌骨最具特色,總數達1600多個,堪稱新石器遺址之最,目前還在不斷出土中。
“一個豬下颌骨意味着吃掉一頭豬。這說明當時人們的生活條件比較優越。在大墓中,我們還發現有疑似酒杯,經過成分分析,其中很可能有酒類的遺存。當時的人喝酒吃肉,很有排場。”馬俊才說。
據介紹,考古團隊通過對出土遺骸進行骨病理分析發現,當時人們的平均壽命在55歲以上,這也是該群體營養狀态比較好的又一佐證。
生活精緻愛打扮還兼具藝術細胞
在黃山遺址M171女性墓中,遺骸的頭骨位置有一排細小的骨片,每一塊骨片長約1厘米,兩端打磨圓滑,程永剛推測,這些是串綴起來的冠飾。一枚精美的滑石耳珰也在該墓中現身,足見墓主人是一位生活精緻、愛打扮的女性。
該墓中還出土了一些精巧的小陶罐。“我們懷疑可能是盛放化妝品、香料之類的容器,正在依靠科技手段進行分析。”馬俊才說。
同樣是女性墓葬的M172墓出土了一把疑似象牙質的編織針,應該具有編織功能。考古人員進一步清理墓葬,或許可以找到編織材料,為我國史前紡織考古提供重要材料。
精緻不僅體現在女性身上。黃山遺址出土的三塊礫石上繪有褐紅色人物勞動、卧豬、蘭草寫意圖,更是讓人叫絕。“我們一開始挖出來以為是一塊普通的石頭,結果清潔之後發現“這是一幅彩畫,人、動物、植物三位一體,在當時來講藝術水平極高。”馬俊才說。
來源: 科技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