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的時候,南方也快要入冬了。
這個時候很多的夏茬蔬菜都已經過季了,而像白菜、蘿蔔和大蔥等冬季蔬菜也陸續上市了。
而在南方地區,有一種長得像極了莴筍的蔬菜又開始采收了。很多人常把它們誤認成是莴筍,畢竟長得實在是太像了,簡直就是“孿生兄弟”一樣。
可是這種蔬菜有點特殊,新鮮的在市場上很少見,而把它加工曬幹之後,收購價都要賣到20元一斤,而零售更是高達四十幾元一斤。
并且它還有一個很高大上的名字——貢菜。
貢菜是莴筍嗎?光是聽到貢菜這個名字,不少人就會有一個疑問:這菜以前是皇帝吃的嗎?是專門上供給朝廷的嗎?
還真的是這樣,因為它獲得了皇帝的喜愛,并且點名把它當成了朝廷貢品,所以就有了“貢菜”這個大名。
貢菜在我國南方地區才有分布,它在民間的俗稱也很多,比較常見的有響菜、山蜇菜、苔幹、苔菜等。
這也應該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脫水蔬菜了,它迄今為止已經有超2000年的種植曆史了。
很多人在菜地裡見到貢菜了,都會把它當成是市面上常見到的蔬菜——莴筍。其實這兩者卻是有“血緣關系”,并且可以說是“兄弟”這麼近的關系。
因為貢菜也是為菊科、莴苣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如果要說它和莴筍的區别,那應該是莴筍的另外一個品種吧。
在外觀上面,莴筍的莖幹更為粗壯、矮小一些。而貢菜的莖幹細小又修長,就像是瘦身版的莴筍,但是高度方面明顯有優勢,它一般能長到一米多。
并且貢菜的首尾兩端的粗細是差不多的,而莴筍則不一樣了,一般是頭大尾小,非常的明顯。
吃法是最大的區别莴筍一般都是把它當成蔬菜來吃,無論是用來清炒,煮湯,或者是下火鍋都可以。
但是貢菜的吃法則不一樣了,這種蔬菜如果吃新鮮的,那就是暴殄天物,它一般都是經過去皮、切條,然後曬成菜幹以後才來吃。
相信很多人不認識貢菜,但是卻吃過它,因為在很多的火鍋店裡,有一種顔色翠綠,吃起來脆爽的脫水蔬菜,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貢菜。
貢菜雖然也是一種綠葉類蔬菜,可是一般都是把它加工成為菜幹來食用。因為貢菜的生長習性和莴筍基本一樣,而每年到了11月份的時候,貢菜就收獲了。
把它采收回來之後,先是要去掉葉子。然後再用工具給它頭尾切掉,然後給它剝皮了。
當全部的皮去幹淨之後,就要用刀把它一分為二,之後再二分為四。一根貢菜就切成了四條長短、粗細都差不多的四條了。然後還要把它們懸挂晾曬,這樣也就得到了貢菜。
别看這一切看起來簡單,可卻都是需要技術的。尤其是晾曬的時候,天氣很關鍵,太陽太大的天氣不能曬,不然水分快速曬幹了影響口感。
而陰天、下雨天更是不能晾曬,一旦被雨淋了,貢菜就作廢了。另外曬的時間,曬到什麼程度這些都是靠經驗的,曬得太幹了就吃起來太硬,而沒曬幹存放困難,不久就會發黴。
但是曬好以後的貢菜,味道是非常不錯的,它吃起來在嘴裡是嘎嘣脆,因而得名“響菜”,關鍵是營養也很豐富。
無論是燒菜、燴湯,或者是和其他的素菜簡單涼拌着吃,都是非常有特色的。
貢菜種植前景在過去貢菜一般一年至少種植一季,也就是和莴筍一樣在秋季的時候才播種,而到了11月份的時候就采收。
畢竟它是一種綠葉類的蔬菜,生長周期短,投入的成本也不高。算上種子、肥料、人工等各方面的支出,平均一畝地的種植成本也就是一千元左右。
可是貢菜的投入低,回收卻很高。一般種植貢菜一畝地就能有七八千的收入。
而如果管理得當,種植的貢菜産量高,後期加工出來的品質優秀,一般收購價最低就是20元一斤,因此一畝地的收入可以達到一萬多元。
如果是自己拿到集市去零售,加工就更高了,有些人畝産值就有兩三萬元。
而且在近些年貢菜的種植技術也在不斷完善和提升,不光是産量更高了,像過去一年隻能種植一茬,而如今貢菜一年可以種植兩季了。
也就意味着菜農的收入可以翻上一番了,這可比種植很多的常規蔬菜收入高上不少了。
不過雖然種植貢菜的投入成本不高,但是卻很費時間。尤其是在采收的季節,采收、去皮、切條、加工如果都是人工來完成,還是很累人的。
一般的年輕人都幹不了,所以目前種植貢菜的,也主要是一些中老年人為主。
結束語值得一提的是貢菜全身都是寶,雖然都是以它的莖幹來賣錢。可是貢菜的葉子、削下來的皮。
也是有大用途的,因為它還是一種優質的飼料,可以用來喂豬、喂牛羊等,所以是一點也不浪費。
目前在雲南、貴州、四川、浙江和福建等多個省份都有推廣種植貢菜,它也成為了農民增收的經濟作物。
各位朋友們,你們吃過貢菜嗎?在你們當地可有人種植呢?歡迎大家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