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要這樣洗 超實用的洗護知識科普!
我們每天都在洗衣服,而對于比較貴重的衣服,除了平時注意不要弄髒之外,還要考慮怎麼洗的問題。小編私下裡問過父母和長輩,他們一般洗衣服全靠經驗和常識,比如純棉的衣服容易掉色,盡量不和白色一起洗,羊毛制品不能用太熱的水洗等等。當問到那些比較嬌貴的衣服怎麼洗的時候,他們的回答普遍都是送去洗衣店,由此還引出一堆洗衣店坑爹把衣服洗壞了的故事,小編的媽媽就曾經有一件很喜歡的風衣被洗衣店洗變了色,在此就不多提。
關于每件衣服怎麼洗,當我們看到這件衣服的時候,藏在布料拼接處的洗護标簽就已經給了我們答案,大部分國産的衣服洗護标簽上面在圖标附近都有或簡單或詳細的文字說明。但我們平時穿的衣服并不都是國産的,尤其是那些更需要養護的國外高端衣物,比普通衣服更珍貴,更需要養護。這些高端貨的洗護标識往往都是外文說明,我們自己的話還可以上網查資料,但是當我們買來送給爸媽,語言不通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其實專家們早就想到了這個問題,所以才發明了一系列的符号和标識,隻要認得這些洗護标識和符号(以下簡稱洗标),就再也不怕不會洗衣服了! 這些洗标雖然看起來亂七八糟,但在國内和國際上都有是統一标準的。國際上目前普遍采用的标準是由國際标準化組織(ISO)制訂的ISO 3758:2012(Text — Care labelling code using symbols)而國内最新的标準是GB/T 8685—2008,也就是《紡織品 維護标簽規範 符号法》,由于國内的标準主要“參考”自2008年修訂後的ISO 3758:2005,所以兩者其實大同小異,下面小編就帶大家認識認識逼格更高的國際版本。 經過翻譯和整理,小編把這些符号分成7個類,分别是水洗符号、漂白符号、翻轉幹燥符号、自然幹燥符号、熨燙符号、專業洗護符号(幹洗)、專業洗護符号(濕洗),我們先從水洗符号開始。
水洗就是普通的洗衣機水洗或手洗,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水溫并不是說一定要用這個溫度的水洗,而是說這件衣服能承受的最高水溫,比如最高水溫是50℃,那麼低于50℃的水溫也都是可以的,還有手洗符号默認最高溫度是40℃
漂白劑分為氯漂劑和非氯漂劑,氯漂白劑含次氯酸鈉,非氯漂劑又叫氧漂劑,含有過氧化氫或一些會釋放過氧化物的化合物,譬如過硼酸鈉或過碳酸鈉。 由于氯漂容易使衣物褪色,所以一般隻用來洗純白的衣物,而氧漂劑的适用範圍更廣。
翻轉幹燥是指把衣物放在滾筒式的烘幹機中,通過熱風和翻轉來烘幹衣物,對于不耐高溫的材料,高溫的熱風會對其造成損害,并不是指不能用洗衣機甩幹。
自然幹燥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晾衣服”,豎線表示懸挂,橫線表示平放,斜線表示避光,是不是很形象呢?滴幹這個詞大家可能不太理解,其實滴幹和晾幹的區别就是晾幹可以在懸挂之前進行脫水處理,而滴幹則要在衣服還在滴水的情況下就直接拿去晾。
熨鬥代表家庭熨燙,可帶蒸汽可不帶蒸汽,裡面的點表示熨鬥底闆的最高溫度,點越多表示溫度越高,不過對于挂燙機的符号标準中目前并沒有列示,穩妥起見,大家可以參考普通熨燙的最高溫度。
幹洗就是用有機化學溶劑對衣物進行洗滌,包括去除油污或污漬的一種幹進幹出的洗滌方式。由于在衣物洗滌過程中水不直接接觸衣物,所以稱之為幹洗。因起源于法國巴黎,所以人們也常稱之為“法式幹洗”(不知為何想到法式不屑)。
關于濕洗的概念,往往被誤認為是水洗的另一種說法。但是,濕洗并不是水洗!濕洗并不是水洗!濕洗并不是水洗!(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它起源于上個世紀末的歐洲,屬于在幹洗和水洗之間的一種全新技術。雖然濕洗也使用水作為洗滌介質,但是在洗滌方式、工藝程序和使用原料等很多方面都有較大的差别。它能夠代替部分手工水洗和某些洗滌效果不太好的衣物的幹洗。濕洗幾乎不産生任何污染。用水量非常少.洗淨度較高,衣物不變形。這種技術要求專門的洗滌程序,專用的洗滌劑和後整理劑。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哇靠小編你這不是坑爹嗎,這麼多亂七八糟的誰記會去記?别急,相信現在你應該也發現了這些符号之間的一些規律。比如說任意一個符号都是由一個基本符号和幾個輔助符号組成的,舉個例子:
三角符号代表漂白,“X”符号代表禁止,組合起來就是不可漂白。在過去的國際标準中不可漂白的符号中三角是實心的,現在改成了空心,不過隻要掌握了基本方法就完全不影響辨認。
以此類推,幹燥的符号是方框,熨燙的符号是熨鬥,圓圈的符号是專業洗護,點的數量代表溫度高低,雖然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标準,不過萬變不離其宗,舉一反三不是什麼難事,怎麼樣,是不是豁然開朗呢?什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