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燒水時看到的白氣是水蒸氣對嗎

燒水時看到的白氣是水蒸氣對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12:16:44

燒水時看到的白氣是水蒸氣對嗎?看不見的分子,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燒水時看到的白氣是水蒸氣對嗎?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燒水時看到的白氣是水蒸氣對嗎(在家燒水時看到水面冒)1

燒水時看到的白氣是水蒸氣對嗎

看不見的分子

物态變化是自然界最常見的現象之一,每時每刻都在我們身邊發生。以水為例,它不停地在固态、液态、氣态這3種狀态之間轉化,我們見到的冰、露、霜、雪、霧等,都是水的化身。水蒸氣也是水的化身,但是我們的肉眼看不到,我們隻能看到由水蒸氣變成的液态或固态。

自然界所有物體都是由大量分子構成的。2 500萬個人手拉手可以繞地球赤道一周,而2 500萬個分子挨在一起排隊,長度隻有1厘米。1标準大氣壓下,手指頭大的容器裡,可容納約2.7×1019個氣體分子。假設讓這些氣體分子從容器中跑出來,1秒跑出1億個,需要9 000年才能跑完。如果每秒數出100億個,要數80年。如果手指頭大的容器裡裝的是水,大約有3.3×1022個水分子,把它們平均灑在地球表面,每平方厘米有6 000多個水分子。現在我們知道分子是多麼小了,肉眼根本看不見。

分子間有空隙。我們會發現,吹足氣的氣球放置幾天就會變癟,原因就是氣球内的氣體分子從組成氣球皮的分子間隙跑掉了。打足氣的自行車放置一段時間,輪胎就會變癟,這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可以将自己變得像原子那樣小,或者像質子、中子那樣小,就可以毫不費力地穿過所有障礙物了。

固、液、氣的神奇變化

組成物質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分子間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的大小與分子間距離有關。

一般來說,固體的分子間距離較小,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都比較大,這就導緻分子隻能在平衡位置上做無規則的振動。就像正在上課的學生,可以在自己座位上翻書、做筆記、調整坐姿,但是不能随便“下位”。這就能讓固體維持一定的體積和形狀。當我們給固體加熱時,或者說當固體吸熱時,組成它的分子的無規則運動會加劇,分子的振動空間會變大。當分子間距離拉開,宏觀上就表現為物體的體積增大。如果吸熱足夠多,無規則運動的分子就可以擺脫周圍分子的約束,能“下位”溜達了,這在宏觀上就表現為物體能流動起來,固态就變成液态了,即發生了熔化。反之,如果我們将液體壓縮,或者降溫,又可以讓液态重新變為固态,這就是凝固。

液體表面的分子相對于内部的分子受到的約束少,在做無規則運動時,有可能脫離群體跑到空氣中去,這就是蒸發。蒸發總是發生在液體表面的,而且任何溫度下都會有分子“開小差”跑掉——也就是說,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我們洗過手會晾幹,洗過的衣服會晾幹,地上的積水也會晾幹,都是因為水蒸發了。

如果環境溫度高,水分子能獲得更多的能量,就更有可能脫離其他分子的約束。所以,我們如果想讓濕衣服快速變幹時,會将衣服晾在陽光下。當然,還要把衣服盡量展開,能放風口更好——表面積越大,表面空氣流速越大,水蒸發得越快。水蒸發時,需要從周圍吸收熱量,因此可以起到降溫的作用。夏天,我們在地面灑水來降低環境溫度,就是利用了這個原理。

相同條件下,酒精蒸發得更快。我們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噴些酒精,會迅速聞到刺激性氣味,這是因為酒精蒸發,酒精分子彌漫在空間裡的緣故。由于蒸發吸熱,我們會觀察到溫度計的示數迅速下降。當酒精蒸發完畢,溫度計示數又會慢慢上升,回到室溫。

由液态變為氣态,我們稱之為汽化。汽化有兩種方式,除了蒸發,還有沸騰。沸騰在液體表面和内部同時進行,内部的水蒸氣争先恐後地往水面上升,導緻水花翻滾,同時發出響聲。

沸騰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溫度達到沸點,二是能持續吸熱。沸點受氣壓影響,當水面氣壓減小,水的沸點會降低;當水面氣壓增大,水的沸點會升高。用高壓鍋可以增大水面氣壓,從而提高水的沸點,這樣食物就容易變熟。

我們在家燒水時,會看到水面冒“白氣”。這種“白氣”其實不是氣體,而是高溫的水蒸氣遇冷變成的小水珠,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液化。拿起鍋蓋,我們會看到鍋蓋上的水滴,這也是水蒸氣液化而來的。等到鍋蓋的溫度升到一定程度,液化就不再發生了,因為與水蒸氣的溫度差太小了。冬天我們有時往手上哈氣給手取暖,手感覺暖和的同時,還會有濕濕的感覺,這是因為呼出的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手,放出熱量,液化成了小水珠。

固态和氣态之間也可以直接轉化。為了防蛀,我們會在衣櫃或書櫥裡放上樟腦丸。我們可以嗅到樟腦丸散發出的刺激性氣味——它由固态直接變成了氣态。這種物态變化叫作升華,需要吸熱。它的逆過程是凝華,需要放熱。白熾燈的燈絲是金屬鎢制作的,通電時鎢絲發光,因為受熱,部分鎢的分子從鎢絲上“逃逸”,變成了鎢蒸氣,升華就發生了。但是,這時鎢絲并沒有熔化,也就是說,升華的溫度是低于熔點的。

燈滅了後,溫度下降,鎢蒸氣便放出熱量,發生凝華——在溫度較低的燈泡内壁聚集,變成鎢粉,重新回到固态。因此,白熾燈使用時間長了以後,燈泡便會變黑,内壁上的一層薄薄的鎢粉影響了透明度。同時,燈絲越來越細,也會讓功率下降。日光燈管變黑也是同樣的原因。

你留意過這些冬季現象嗎

氣溫很低的冬季,洗過的衣服晾在外面會變硬,這是因為水凝固了。但是,冰凍的衣服也會變幹,因為冰發生了升華,直接變成了水蒸氣。哈爾濱在冬季會舉辦冰雕節,那些冰雕會一天天變小,也是因為升華的緣故。冬天我們堆雪人,氣溫在0℃以下,雪不會熔化,但是雪人一天天變小,這也是因為雪發生了升華。

因為日照,空氣中的水蒸氣白天溫度較高,夜晚環境溫度下降,水蒸氣對外放熱。當溫度差不是很大時,可能發生液化現象,草葉上的露珠、浮在空中的霧就是這麼形成的。如果氣溫驟降,導緻溫差很大,水蒸氣則會發生凝華,地面上的霜和高空的雪都是這樣形成的。“霜前冷,雪後寒”,說的就是霜現象發生之前會有一個氣溫驟降的過程,而下完雪之後,不論雪發生熔化還是升華,都需要吸熱,導緻氣溫降低。

冬天房間裡溫度高,而窗玻璃溫度低,房間裡溫度較高的水蒸氣就會在玻璃的内表面發生液化,導緻玻璃内表面上起霧;或者發生凝華,導緻玻璃内表面上出現一層冰花。冰花、雪花、霜花都是水蒸氣凝華成的晶體,形狀規則,所以稱之為“花”。而在夏天,開空調的房間溫度低,室外水蒸氣溫度較高,水蒸氣會在玻璃外表面發生液化。坐公交車時,有時發現窗戶玻璃上也會出現白霧或冰花,它們一定出現在溫度高的那一側。

人工造“雪”的實驗

我們可以利用樟腦丸,來做一個人工造“雪”的實驗,實驗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找個錐形瓶或者玻璃杯、試管、玻璃瓶,其他透明的、防燙的容器也行。将樟腦丸包在紙裡,用錘子或者鉗子将樟腦丸粉碎,然後将粉末倒入容器底部。在容器裡吊挂些布條,或者小樹枝、棉線等,再将容器加熱。加熱方式有很多,可以用酒精燈火焰、蠟燭火焰加熱,或者将容器底部放進開水中。一兩分鐘後,停止加熱。如果加熱溫度比較高,我們可以觀察到容器中出現液态物質,這是樟腦丸的熔化現象。不需要達到這麼高的溫度,樟腦丸就會升華。

停止加熱後,靜待容器冷卻,你會看到容器内壁出現細小的樟腦丸晶體,就像一片片雪花。此時将小樹枝、布條、棉線等從容器中取出,你就可以仔細觀察附着在上面的“雪花”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