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雎姓,很多人首先想到《詩經·關雎》裡那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關雎鸠”裡的雎也能作姓?有人十分好奇。其實,雎姓有着十分悠久的曆史。漢字研究的主要參考文獻《康熙字典》載:“雎,又姓。《正字通》明洪武禦史雎稼。”此處不但注明雎是姓,而且列舉了明朝監察禦史雎稼為證。《康熙字典》列舉《左傳·昭十七年》進一步說明,雎鸠是一種水鳥,執着誠懇而善于辨别是非,所以被命名為主管法制的官名,相當于後世的司馬。
史載,上古時期,軒轅黃帝的長子少昊在管理中華部落聯盟——東夷時,以鳥命名官職,以官職作為姓氏。有了雎鸠氏這一官名,就有了複姓雎鸠,後來雎鸠氏簡化成了雎氏。相傳:“女娲,又稱女陰、女娲娘娘,始雎姓、後風姓。生于成紀。”由此可見,雎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最早發源于曆史悠久、商業昌盛的江蘇中部,後來遷徙至人傑地靈、文化璀璨的曲阜。
雎姓雖然古老,但卻十分稀少。江蘇揚州有關部門調研認為,揚州是全國雎姓人口比較集中的地方,但也隻有3000人左右,其中儀征市就有1140多人。另外,西安臨潼區是雎姓的又一個聚居地。臨潼區鐵爐鎮有三個雎姓自然村:雎家堡、溝南雎、雎溝。2012年,西安曆史文化研究專家雎剛先生對臨潼的“雎姓三村”人口作過詳細統計,證實三村雎姓共174戶、計820餘人。“雎姓三村”以雎家堡為老戶,其餘二村為分支。雎家堡雖小但有城堡,村子裡有一座立于1771年的先祖墓碑,确認雎家堡約有500多年的曆史。
雎氏宗族最早生活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彙處的東夷古國,即今江蘇儀征市。而陝西臨潼區的雎姓又是從哪裡來的?“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雎家堡84歲的老先生雎恒濂說,華州大地震後,雎姓人口從山西大槐樹移民到陝西臨潼,至今已有十六代。曆史上,兩淮流域戰亂頻仍,部分雎姓可能遷移至山西。明朝兩次大地震後,陝西人口銳減,在明朝洪武初年開始的8次大移民中,雎姓極有可能從山西遷居陝西臨潼。
據專家研究和網上不完全披露,當今雎姓分布在江蘇、陝西、内蒙古、河南、四川等10多個省區,總人口不足一萬。因為雎姓稀罕少見,而且是個冷僻字,所以很容易與“孿生兄弟”睢姓混淆(二者筆劃幾乎一樣)。前些年,某城市的《電話号簿》載有睢姓33人,有熟悉情況的人指出,其中的“睢蘭英”“睢德正”應為“雎蘭英”“雎德正”。河南南陽的雎蘭賓女士說,因為當初派出所計算機字庫中沒有這個雎字,自己身份證上的名字一錯就是20年。
生活中,雎睢二姓人士常常會遇到此類煩心事。外出旅遊、排隊點名、登記姓名,雎睢不分已是常事,更有人什麼都叫,“準、淮、錐、唯、雒”,不一而足。有謙虛好學者遇到這些生僻姓,往往作短暫停頓,雎睢二姓的人便搶先自報名字以解圍,若姓雎,則有“關關雎鸠,在河之洲”之妙解;若睢姓,便用河南睢縣、江蘇睢甯予以說明。
雎睢二姓不但長得很像,而且有着深厚的曆史淵源。 傳說,當年朝中一武将被冤枉面臨滅族之禍,大家準備分支逃跑時,忽然想到本姓不能再用了,于是拿出《詩經》,挑出“關關雎鸠”的雎作為家族的姓氏。由于分手匆忙,以緻後代有姓雎的,也有姓睢的。此類傳說雖無從考查,但都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組成部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