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洲 Jady Liu 周天鳴 陳鑫培 沈健文
展覽被都市人賦予特殊的溝通意義,令思考得以從一個靈魂出發,去見識人群的模樣。這周,展覽中的書、影、音,都在向你走來。
上周回顧:“回家”展與重訪閘北公園
離家,“回家”
7月18日,題為“回家”的展覽在上海市中心的創意園區8号橋舉辦。主辦方之一的扉美術館(其實體空間位于廣州)自疫情期間便開始向公衆征集“把家當成美術館”的線上作品,并舉辦了多次“家就是美術館”的線上展覽。這樣的精神内核延續到了“回家”展,展覽的副标題為“全民創作公益展”。
除了主展廳,作品分布于整個園區内。在閱覽室、樓梯間、停車位、轉角、垃圾廂房旁,你可能會遇到一杯由生活設計師李偉斌改造的機器人剛剛做好的熱咖啡;或是一首8歲孩子寫的有溫度的詩;抑或是自動售貨機裡TANGO的漫畫變成的手伴;也可能會當即闖入一堂URBANUS建築設計事務所合夥人王叔在疫情期間開的網課;又或者是坐到青山周平設計的路邊臨時辦公空間内獨處片刻,聽退休主持人陳揚的“一個人的電台”;或是走近罹患新冠後自愈的建築師萬謙和女兒共同創造的魁地奇樂園;也可能你會帶着四葉草堂“種子接力站”的植物種子去到下一個地方……
展覽中,建築師、設計師、高校教師、紀錄片導演、小學生、漫畫家、非營利機構等具有不同身份的人在這個空間裡作為參展者平等“混搭”。“回家”展所呈現的并非8号橋通常給人的印象——精緻、美麗,而是一股從南方來的活力,它給上海的城市空間帶來了不同的氣息。
在開幕式上,有嘉賓提及,這一次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在家”創作的,真正身在别處的人“回家”并不那麼容易。觀看“回家”展本身更像是造訪他人的家(或某種意義上栖居的空間),而把這些臨時複現的栖身之所連接起來,或許能構成期待你回來的“家”的概念。(沈健文 圖/文)
重訪“閘北公園”
7月19日,上海明當代美術館2020年度的社區劇場在閘北公園和美術館周邊片區舉行,美術館力求通過藝術實踐搭建藝術家與美術館所在社區之間的溝通橋梁。本次劇場重訪的閘北公園前身為“宋公園”,是為紀念革命先驅宋教仁而設。
上午9點30分,一輛滿載鮮花的三輪車從美術館出發,沿着平型關路駛往閘北公園。與前幾次“送你花”活動不同,這次想要拿到花的市民需要先畫一朵花,互動和交流便由此産生。10點半,尋謠計劃上海站成員陸晨、曠四旬和蘇勇在錢氏宗祠前和大家共唱他們尋找到的上海童謠《浦東搖籃曲》和《大頭大頭》。11點,十幾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參與者在貴香廊周圍開始了表演。一周之前,他們與導師司徒嘉怡一起走訪了在閘北公園内舉辦的各類活動,試圖通過具有身體性和群體性的行為表演來展現閘北公園的過去和現在。
相比于白盒子内的劇場,公共空間的藝術行為會與周邊環境産生互動,甚至遭遇意外。市容管理人員在閘北公園門口沒收了“送你花”三輪車上的花,理由是“在公園門口不好看”,但沒有出示說明文件和執法依據,也沒有留下聯系方式,公園保安也對尋謠共唱和現場行為表演充滿不解,倒是在公園裡跳舞鍛煉的叔叔阿姨們很熱情地與參與者共跳了幾曲倫巴。
在下午的分享會上,一位趕來上海感受秋涼的哈爾濱參與者分享說,閘北公園與人民公園相比,讓人有種肅穆的感覺,且特别有煙火氣。
當天,“送你花”發起方“活絡”工作室的王懿泉特意選擇了當季的睡蓮,寓意聖潔,希望洗刷疫情給人們心情帶來的陰霾。隻可惜,這次隻送出去了60朵花,還有240朵本打算送給市民的睡蓮至今仍躺在共和新路街道的執法大隊。(王越洲 圖/文)
更多社區劇場回顧内容,請關注McaM上海明當代美術館
本周關注:一點書畫
北京·書展 | abC藝術書展·北京
久違了,線下藝術書展。
本次書展将迎來86 位本土參展方和17家委托展出的國際出版社。“全世界的書,聯合起來!”的單元将呈現來自德國、荷蘭、瑞典、瑞士超過300本優秀藝術出版物;由費那奇動畫小組策劃,世界獨立動畫導演創作的10部短片作品将在“放映室”三天輪番上映。書展期間,還将舉行多場與書籍、出版、版權、設計有關的講座及論壇。
展期:2020年7月24日-26日12:30 - 20:30
地址:北京時代美術館北京市海澱區複興路69号華熙LIVE東北角
詳情請關注abCofficial微信公衆号
上海·展覽 | 蘇甯x畫說森友會兒童公益畫展
相隔山海,但并不為山海所困。
五年來,一幅幅孩子們的畫作翻山越嶺,相聚于“畫說”,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感知到孩子們時常被忽視的小小聲音和大大的創造力。今年,“畫說”從過去的畫作中精選部分策劃了這場五周年特展,并且在展廳複刻了線上倍受好評的“動物森友會”主題展覽,為觀衆打造沉浸式的觀展體驗。同時,開幕式還舉辦了相關嘉賓分享、樂隊演出、策展人導覽等活動。
展期:7月25日-8月23日(10:00-17:00、每周二休館)開幕式:7月25日下午2點
地點:蘇甯藝術館B1層(普陀區丹巴路99号C3号)
詳情請關注ARTspeak微信公衆号
上海·展覽 | 布上青花——南通藍印花布文化藝術展
藍印花布又稱“藥斑布”,源于唐宋、盛于明清,從江南起源後流傳至全國,距今已近千年曆史。藥斑布由嘉定安亭歸氏首創,故稱歸氏藥斑布,諸古籍記載相同。展覽作品從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曆年藏品中精挑細選,包括從江蘇、浙江、上海等地收集而來的古舊精品,以及180餘件新作品。
展期:2020年7月22日-9月12日
地點:嘉定博物館地下一層特展廳(博樂路215号)
詳情請關注嘉定博物館微信公衆号
上海·展覽 | 海浪——曆屆上海雙年展文獻及作品展
展覽将重現51位/組國内外藝術家的60餘件曆屆上雙參展作品,涵蓋繪畫、裝置、影像等多種形式,還将設置兩條相互對照的文獻線索,分别是以大事件串聯的時代發展脈絡和由諸多藝術家提供的私人物件、照片、資料所形成的個體文獻。
展期:2020年7月31日- 2020年11月15日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1-2樓(花園港路200号)
詳情請關注煙囪PSA微信公衆号
線下活動推薦
北京·藝術丨星空藝術節
于疫情時代的不安中,星空藝術節——中國首個以包容性藝術(Inclusive Arts)為發展方向的非營利藝術節,選擇回到包容性藝術的原點——包容。過去的十多年,包容性藝術嘗試以藝術作為行動方法,連接不同群體,鼓勵殘障人士、老年人以及邊緣群體的主體性發聲與創作,鼓勵社會公衆與特需群體的共同協作與互相支持。
時間:2020年7月25日-8月8日
詳情請關注身身不息微信公衆号
上海·講座|安娜蘇:時尚中的靜默與叛逆
上海·講座|家庭影像的愉悅與空間
上海·講座|神話之城
上海·出版丨漫畫雜志《胡子拉碴》發刊會
上海·影評會|未來南方,想象中的反常與日常
上海·分享|番号解碼:線号路别裡的上海公交簡史
上海·早春樂事集|食新納涼夜市
上海·展覽|時間膠囊
上海·展覽丨klee klee & friends:夏之息
廣州·展覽|山河跳!| 驚雷與沉香
深圳·放映 | 華文碼頭:從唐人街到紅色國際主義
展映關注了近幾年來自泛華人影像藝術家的影像創作,這些作品共同呈現出來自不同曆史、不同群體與不同視角的豐富而複雜的跨文化以及跨地域視阈。展期内,将舉辦三場主題放映和映後對談:“東方信使”、“邊境徘徊”、“理念中國”,以及一場常設展覽《激流都市,崇高資本貧窮在争端中彙流 》。無法到場的觀衆可在CEF實驗影像中心線上觀影。
策劃人:蒲英玮
展期: 2020年7月25日-8月21日
詳情請關注OCAT深圳館微信公衆号
武漢·紀錄劇場招募 | 2020武漢重訪,有關真實的集體創作初體驗
參演者将從各自的視角和經曆出發,以即興探索身體、影像、文本、聲音的途徑開始,用4天的時間,完成一次對武漢的“重訪”,探索當下身體與城市的關系和感受,分享對過去的拾摘和對未來的暢想,并在工作坊的最後一天完成一場面向公衆的現場演出。
工作坊帶領人:龔玉嬌(戲劇導演、演員,戲劇與影視學青年學者)
時間:工作坊7月29日-8月1日10:00-16:00,演出8月1日19:00
地點:UNIlimit 空間(江漢路世紀江尚商業街2樓)
招募對象:年滿18歲;對劇場創作和表演有興趣;持有綠色健康碼;需全程參與工作坊及演出
詳情請關注嗨戲劇微信公衆号
甯波·對談|paan #1新刊發布會預告 / 主創對談:被突破和遷移的火線
蘇州·展覽 | 走神 — 當代攝影與園林
南京·放映|《公園的草地午餐》《瘾》
鄭州·展覽丨DOOG ROOM 獨立雜志展
天津·音樂丨後搖滾回魂夜
安徽·展覽丨從永康路到碧山村
重慶·音樂丨山城呼喚特别篇——搖滾初體驗
鄭州·音樂丨媽媽叫你别玩樂隊了
招募|心理疾患照料者紀錄短片采訪對象招募
線上活動推薦
線上講座|“人定勝天?”:中國生态藝術的社會起源
線上講座 | 1978·青春爬坡:從茶場到大學
線上講座 | 從《尋路中國》到《敖德薩的曆史》:我的非虛構翻譯探索之旅
線上講座 | 如何使用可持續發展的工作産生重大影響和實現幸福?
征集|小地方-書店征集計劃
線上論壇|《把自己作為方法》圓桌論壇“對話的精神”
責任編輯:康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