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間看到自己的小區又開了幾家商店,但是卻已經關張了。上次從小區那塊區域經過時,還是3個月前,确實沒想到在這期間,“開業—關張”又增加了幾家店。開業不到3個月,就關店了,這應該是因為日常少有生意的緣故。
從開店到閉店,不到3個月時間,算是及時止損吧,且不算房租與進貨成本,僅投入的裝修費用也要小幾萬元,雖算不得多大的損失,但對于一個創業者的信心打擊極大。
筆者所在的小區,住戶總數1800戶,常住戶約650戶,被中間一條市政規劃路劃分為東、西兩個區,目前周邊正處于開發階段,暫無成熟小區。小區商鋪主要分布在規劃路東西兩側(商鋪門前無綠化帶)與市政主幹道的南側(商鋪門前,共計30間商鋪,目前有綠化帶遮擋),而小區主大門位于規劃路兩側。小區已交付将近5年,但位于市政主幹道側的商鋪約80%處于空置狀态,期間來來去去已經不下15家商戶。
僅從規劃格局看,市政主幹道南側的商鋪,不僅收取不到小區内業主的流量,也收取不到小區外行人的流量。業主日常出行走主大門,小區外行人透過綠化帶也看不到商鋪門頭,雖然是小區底商,但卻完美地避開了小區的流量;即使小區業主知道有商店經營,但在非剛性需求,且就近無選擇的前提下,也不會舍近求遠的選擇。
這幾家商戶開業不到3個月,閉店的原因,主要在于未能選擇好商店,同樣,也與其經營産品定位有關。小區下面同樣有一家商店,經營得就很好,隻是這家店經營的住宿類酒店,在小區5公裡内,沒有同級競品。
當下,即使鬧市區的商鋪空置率也在逐年攀升,且不談經營問題,選址的門檻也越來越高。筆者認為,選址首先做好産品定位的人群數據,商店周邊客群、商鋪所在的位置格局、周邊業态格局等數據。
其中周邊經營業态,決定了周邊消費群體對商圈的意識形态,其消費意識被固化,選址時,需要确認自己經營産品是否與周邊商圈匹配。例如周邊商圈經營的商品偏年輕化,而你經營的産品客群偏大齡化,那麼這片區域即便人流很多,也不适合你選址。
商鋪所在位置格局,要講求商鋪的突出性,與便利性。商鋪突出特點,即主要人流區域可以完全注意到商鋪門頭;便利性,則主要指行人容易到達商鋪的便利,若允許改造商鋪外場地,可以适當改變商鋪外場地格局,以提高商鋪便利性。
而至關重要的一點,在開店前,一定要做好周邊商店經營狀态的調研數據、日流量數據以及流通群體年齡、男、女以及大概職業數據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