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靜】貝甯位于西非中南部,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在貝甯城市科托努北面的諾庫耶湖上,有一個迄今為止非洲保存最完整的水上村莊,人稱“非洲威尼斯”的岡維埃水上居民區。
“幸存之地”
從科托努出發,不到半個小時的車程,就可以到達碼頭。放眼望去,色彩鮮豔的新月形小舟靜靜地緊挨着停靠在岸邊。
乘船進村的費用是每人約50元人民币。我們被告知這是在村裡遊覽一小時外加來回乘船的費用。從碼頭到村莊,8公裡的水路,機動船的行駛時間是15分鐘。擦肩而過的小船中,有滿負荷載客近20人的“公共汽車”,有堆滿生活用品而顯得沉甸甸的貨船,也有慢悠悠一邊行駛一邊撒網的捕魚船。各類船兒上,那濃豔的服飾和頭巾,以及扯起來用作風帆的蠟染花布,将色彩單調的湖面裝點得如同一幅展開的異國水鄉畫軸。
高于水面1人多的褐色水上牧草,圍成了一個個或大或小的養魚場。捕魚的少年們,将船兒停在養殖區外,撒下用濃密網扣織成的小型漁網,安靜而耐心地祈禱着今天的好運氣(如圖)。他們各自坐在自己的船尖上,兩條腿順勢伸入水中,慵懶而放松,絲毫不用擔心船兒失衡導緻自己掉入水中。“水居民”的命運從出生起便與水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了。
越過前面的水上牧草,水上屋漸漸進入了視線。這些房子也被塗得五顔六色。待靠近些時,才發現房頂既有用茅草蓋的,也有用鐵皮制成的,屋頂的形狀各不相同。
三百多年前,阿賈族人為了逃離部落間的戰争,避免被另一個強大的部落趕盡殺絕,也為了躲避西班牙奴隸販子的追捕,全族人遷到湖中并建立了水上村莊。族人因此獲救并在這裡栖身避難,以捕魚為生。岡維埃在阿賈語裡是“幸存之地”的意思。
獨木舟是唯一交通工具
進入村莊,映入我們眼簾的大多數高腳屋都是破敗不堪,搖搖欲墜。如果不是時不時有小腦袋從窗口探出,會以為這是已經被廢棄的房子。如今,村裡已有4.2萬阿賈族人,分為兩個區,42個村,有區長、村長。生活配套設施也日漸完善,學校、教室、診所、商店、菜市場一應俱全。所謂的菜市場,就是載滿食品的船兒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購貨場所。
分散開的水路,形成了一個個街道。主幹道水路也有類似于“情人街”“旅館街”這樣浪漫的名字。
獨木舟是這裡唯一的交通工具,男女老少都是駕舟好手。從屋裡出來通過木頭搭建的“樓梯”下來,人不是在舟上,就是在水裡。獨木舟或行或泊,行則輕快,泊則閑适。大人們駕舟都是氣定神閑,甯靜淡泊,邊玩邊捕魚的男孩子們則精力充沛,一邊向我們熱情揮手,一邊招呼周邊的夥伴。一個八九歲的男孩低頭望着今天捕到的二三十條手指長的魚兒歡喜不已,滿載而歸。而那些頭戴大沿草帽或鮮豔頭巾的主婦,身背嬰兒,熟練地劃着槳去岸邊賣魚,以換取生活用品。
居民聚集處的湖水,明顯比來時經過的養殖區髒了許多。四萬多人的生活垃圾和污水,不經任何處理全部直接入湖。據船老大介紹,飲用水和洗衣、做飯用水是從陸地上運過來的,因離陸地太遠,電線是拉不到村裡的。既無電又缺淨水的現狀,使得水居民基本上還是過着最原始的生活。
孩子在人造陸地學走路
在村莊裡也會偶爾看到一點點人造陸地,這是因為村民們要在這裡教孩子們走路。他們的先輩發現如果沒有這樣的訓練,村裡的人們總是窩在屋裡和船上,後代的發育和健康都受到嚴重影響。人造陸地還有一個作用就是葬人,人死了以後是不能扔到湖裡的。
中午時分,微風輕撫湖面,水草鋪青疊翠,來來往往的獨木舟似燕兒靈活地掠過水面,悄無聲息。長期以來,岡維埃好似一片世外桃源,少與外面來往,直到這些年,這裡被貝甯政府列為發展旅遊業行動計劃六個項目之一後,才逐漸進入公衆視野。如今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回程途中,又見一片汪洋中星星點點的獨木舟,那一舟一槳一剪影,唯美下掩不住的是滄桑和沉重。貝甯史稱“奴隸海岸”,曾大量出口奴隸來換取歐洲國家的武器。如今,貝甯政府準備投入約3050萬歐元來改善岡維埃水上村的各項設施,在不影響居民生活習慣的前提下進行湖水淨化,房屋翻修,發展旅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