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剖,分割
【成語】
壯士解腕
迎刃而解
土崩瓦解
庖丁解牛
分化瓦解
【例句】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2)解開,解除,解脫,消除
【成語】
飲鸩解渴
推食解衣
如解倒懸
不解之緣
解兵釋甲
解甲歸田
解鈴還是系鈴人
解囊相助
慷慨解囊
遠水解不了近渴
衣不解帶
一醉解千愁
解弦更張
解衣衣人
妙語解煩
消愁解悶
自我解嘲:用言語或行動為自己掩蓋或辯解被人嘲笑的事。
【例句】
①少年大駭,急解令休止。蟲翹然矜鳴,似報主知。(《促織》)
②君當解去茲帶,束以他物,然後叩樹三發,當有應者。(《柳毅傳》)
③尺書遠達兮,以解君憂。(《柳毅傳》)
④子墨子解帶為城。(《公輸》)
⑤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風》)
⑥解鞍少駐初程。(《揚州慢》)
⑦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縛。(《病梅館記》)
⑧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圍。(《荊轲刺秦王》)
(3)解圍,撤圍
【例句】
得選兵八萬人,進兵擊秦軍,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信陵君竊符救趙》)
(4)解釋
【成語】
授業解感
下回分解
解疑釋惑
授業解惑
【例句】
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②經吾婉解。(《與妻書》)
③關羽、張飛等不悅,先生解之。(《隆中對》)
④衆駭異,不解其故。(《地震》)
(5)理解,懂得
【成語】
一知半解
強作解人
百思不解
大惑不解
不求甚解
解人難得
百思不得其解
【例句】
①衆人不解其語。(《林黛玉進賈府》)
②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師說》)
③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④家中諸母皆通文,有不解處,望請其指教,當盡吾意為幸。(《與妻書》)
(6)溶解,溶化
【成語】
冰解雲散
迎刃冰解
【例句】
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滿井遊記》)
(7)通“懈”,懈息,松弛
【成語】
夙夜匪解
【例句】
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詩經·大雅·生民》)
(8)緩和,和解
【例句】
太後之色稍解。(《觸龍說趙太後》)
(9)免除,免去
【例句】
今餘幸得解官稱吳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識餘言否耶?《虎丘記》)
(10)能,會
【例句】
①月既不解飲,影徒随我身。(《月下獨酌》)
②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西施》)
(12)解脫,道家稱人死後靈魂脫離軀體而升天成仙。
【例句】
顔太師以兵解。(《梅花嶺記》)
(13)文體的一種,用于解疑,韓愈有《進學解》
【語義提示】
“解”的本義是“分解動物”。“解釋、解說”道理時需要條分縷析。“解說”之後就會讓人“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思考,就會形成自己的“見解”。“分解動物”義又引申為“解開”一切糾結之物,故有“解放、解脫”義,解開糾結之物後就會“松弛”下來,進一步引申為“懈怠”(心理上的松弛,後寫作“懈”。解開心中的結,就是“和解”。
【思維導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