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一:在被法院判決有罪之前,即在偵查階段、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就是大家常說的公安階段、檢察院階段和法院階段),當事人都隻能被稱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隻有被判決有罪後,才能被稱作“罪犯”“犯罪分子”“人犯”。
細節二:在以前,我們經常看到被告人出庭,都是穿着看守所專門發的“囚服”“号子服”出庭的,有的地方還會要求被告人在出庭前“剃光頭”“戴戒具”,這其實都是一種有罪的暗示,由于大部分庭審都是公開進行的,看守所發的“号子服”本身就有貼标簽效應,給法官和旁觀群衆留下被告人有罪的印象,實際上是有一種侮辱的暗示。
這也是為何很多國家的法庭中,很多被告人不僅允許穿自己的衣服出庭,如果條件允許,還會隆重的西裝革履出席,就是為了防止公衆和法官、陪審團對自己産生不好的印象,導緻作出不客觀的判斷。當然,有的無法保釋的重刑犯,穿着囚服出庭也在所難免。
但是,近年來,随着“無罪推定”原則的進一步深入,各地開始了相關的改革,開始明令要求,法院開庭時,被告人不再穿着看守所的識别服出庭受審,穿着正裝或便裝出庭受審既不需要主動申請,也不需要任何機構或個人批準。詳見《關于刑事被告人或上訴人出庭受審時着裝問題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等。
也就是說,被告人出庭時,穿什麼衣服應該遵照其個人的意願,當然,這條規定在基層看守所具體執行的是否到位,就是另一個問題了。因為很多地方的看守所,可以寄衣物,但是效率低下,月頭寄,月尾到的事并不少見。
我國《刑訴法》第十二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而且,刑事公訴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舉證責任由人民檢察院承擔,如果檢察院無法證明被告人有罪,被告人就是無罪。而被告人沒有責任證明自己無罪,理論上其可以保持沉默,如果檢察院無法證明其有罪,證據不足,事實不清,法院就應該判決其無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