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人民的名義》在播出之後,紛紛占據各大影視排行榜。群衆口碑廣泛好評,演員表演也十分符合角色設定。
這是一部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作品,其中最令人脍炙人口的角色是李達康書記,雖然他不是男主角,但他身上所散發的魅力正是符合人們心中"最美書記"的樣子。
李達康書記的原型是來源于現實的黨員耿彥波,李達康書記大刀闊斧地為民生福祉做貢獻,不計後果地為民生謀福利,正是結合了耿彥波的事迹材料進行的人物塑造。
正是通過這部劇,讓黨員耿彥波進入到了大衆視野裡,讓我們真正的了解到了這位為人民謀幸福、不計回報的"耿同志"是如何為人民服務的。
一、兩袖清風,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中國市長》這部紀錄片中,耿彥波的事迹更為大家熟知。在跟随耿市長進行記錄時,記者發現他的行程安排十分緊湊,晚上十點多還在開會也是正常現象。
有次耿彥波的妻子直接到耿彥波的工作崗位上抓人,妻子說到:"淩晨四點就出門了,一直到晚上十一點多還沒回家。自己的身體自己不清楚嗎?"在紀錄片裡,耿彥波因為工作的原因和妻子争吵了不止一次。
妻子在采訪時說到:"我不是不支持他的工作,隻是他的身體已經沒辦法支持他這麼拼了"。
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提及了這一問題,耿彥波表示:"我今年馬上就要55歲了,隻剩5年左右的時間。我哪也不想去了,就隻想呆在大同,把百姓的安置費給搞好。我已經沒剩下多少時間了。"
耿彥波在這次采訪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我對升官發财不癡迷,我隻想做些事情。我怕沒有時間,所以一切事情隻能往前趕。"
在問到耿彥波的夢想是什麼時,耿彥波的回答出乎意料。他說:"我一開始的夢想是當一名記者或者作家",這個答案與耿彥波現實職業是大相徑庭的。但從某方面來說,政治家、記者與和作家,都是以人民與社會的發展作為目标,來為群衆發聲,為社會發聲。
這些職業都是為人民伸張正義的,而耿彥波作為思想比較先進的政治家,他在政治道路上,雖然一直遭受非議,但他從來不在乎别人對自己的争議,而是專心緻志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為人民謀福利。
二、耿彥波:人民的好公仆
1.生财有道,結合實際
18歲就參加工作的耿彥波,從一開始"命中注定"就要為民生發展做貢獻。從晉中地區到山西靈石縣,耿彥波用17年的時間"曆練"。
耿彥波有自己的思考與擔當,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處世态度,他不會苟同與貪官污吏,更不會隻做表面"形式工程",隻為留個好名聲、拼政績。耿彥波是實實在在的為當地群衆謀福利,為其城市以後的發展做着長遠打算。
1993年,剛來到山西靈石縣的耿彥波沒有像其他人員一樣"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自己進行實地考察。在考察的過程中,耿彥波看到古文化建築"王家大院"已經成為了凋敝凄涼之地時,直接撥款一半的資金修繕文化建築。
這在當今是人人拍手叫好的舉措,但在當時的90年代來看,卻是顯得格格不入的。在當時,人人都隻想能吃好穿暖,沒有心思、也沒有這樣的意識來進行古文化建築的修繕。
靈石縣的居民們在得知耿彥波拿出一半的資金進行修繕王家大院時,他們十分反對甚至"上書"到山西省委和國務院,而耿彥波沒有受到影響,還是"一意孤行"地進行實地考察,監督修繕"王家大院"。
功夫不負有心人,王家大院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國家重點文化保護單位。甚至直到如今,王家大院每年為靈石縣的财政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現在,靈石縣群衆都知道了耿彥波當時的良苦用心,都稱贊耿彥波當時的決定,要是沒有他,也不會有現如今靈石縣的發展。
在耿彥波在靈石縣任職時,靈石縣群衆給耿彥波取的外号是"耿拆拆"。在他2000年要調任到榆次市時,人們都紛紛表示拒絕。果不其然,耿彥波在來到榆次市後,又開始進行各種拆。上來直接把榆次市的标志性建築"淩雲大廈"給炸掉,群衆都十分不理解。
但當他們看到拆完之後的結果,榆次市居民全都傻眼了: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土房子變成套房,臭水溝變成了公園,窄小的土路變成了寬闊的大馬路,就連空氣都變得清新自然。
"榆次老城"成為了山西省财政發展的重要目标,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來訪,為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二、一心一意,隻為民生
在發展榆次市之後,2008年耿彥波又被調任到山西大同。現如今,大同市的"雲岡石窟"、"懸空寺"、"華嚴寺"、"大同土林"等等都是著名景點。但往前推十幾年的山西大同,則是一個空氣污染嚴重、經濟發展不景氣、居民幸福指數驟降的城市。
在耿彥波擔任市長一職時,又開始了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耿彥波把該拆的全部都拆了,為了能夠更好的監督工人幹活,時時都要到工地上進行考察,生怕工人幹活不認真,做一些"豆腐渣工程"。
有次耿彥波直接怒怼下屬員工"幹不好,錢不到位,就辭職"。在面對大同市老城區的搬遷問題,耿彥波更是直接進入到了群衆家裡進行詢問,看看是否是真的給群衆解決落實到地方。
為了更好的發展大同市,耿市長每天都是連軸轉,每天睡不到5個小時,就是因為耿市長太過于辛苦,有次直接發高燒病倒。
醫生勸告他必須要休息幾天,但耿彥波左耳進右耳出,上一秒剛輸完液,下一秒就出現在了工地上。正是有耿彥波這樣的領導,大同市的發展才日新月異。
三、力所能及,能做多少是多
從1978年剛滿18歲的耿彥波走上工作崗位,直至如今,耿彥波已經工作40餘年。從晉中地區到山西靈石縣,再到榆次市、山西大同市,直至最後一站太原市,耿彥波的工作崗位一直都在變換,他的職責也在變化。
從山西靈石縣的"王家大院"以及"榆次老城"這兩個城市,我們能看到,盡管在剛開始市民都沒有辦法接受如此大的改造,但是真正的經濟價值以及文化價值是在未來體現的,耿彥波的嘔心瀝血并沒有白費,它們所帶來的旅遊價值以及文化軟實力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
在太原市,耿彥波終于要歇息了,但太原的市民無法忘記耿市長,因為他,使得太原成為了南北交通運輸的重要樞紐之一,太原的GDP以及經濟發展也随之迅猛。
縱觀耿彥波工作曆程,他用實際行動證實了"身體力行"這一詞,用行動來證實了他的決定,實踐出真知。
耿彥波,他一人扛下所有罵名,奮不顧身獨自為城市的經濟發展謀出路、做長遠打算。耿彥波靈活的思維方式以及處事能力,都值得我們所敬佩與學習。耿彥波雖然不善于表達,但一直是用行動來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幸福的好官,願我們都能夠心懷天下,獨善其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