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戰國著名道家,縱橫家鼻祖“鬼谷子”王诩的著作。《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據傳是由鬼谷先生後學者根據先生言論整理而成。該書側重于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技巧。《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轉丸、胠亂)失傳。(一說二十一篇,一說十七篇)
縱橫家(以《鬼谷子》為代表)的哲學觀,深受《老子》道家哲學的影響。縱橫家的道家思想體現在其縱橫“捭阖”的社會活動之中;縱橫策士們在道家思想的指導下,力求“變動陰陽”,從而達到“柔弱勝剛強”的目的。
鬼谷子,名王诩,又名王禅,道号鬼谷子。春秋戰國時期楚國人,相傳祖籍朝歌(今淇縣)城南。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道家、是縱橫家的鼻祖,被譽為千古奇人。鬼谷子精通數學星緯、兵學韬略、遊學勢理、養性舍身及縱橫術,長于持身養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阖之術,獨具通天之智。周遊四方,廣交朋友。曾到過扶風池陽(今陝西省泾陽)、颍川陽城(今河南登封告成)、太白山(今甯波縣東)等地,後到雲夢山(朝歌城西15公裡)水簾洞隐居講學,創建中國古代第一座軍事學校——“戰國軍庠”。他的弟子有兵家:孫膑、龐涓、尉缭子;縱橫家:蘇秦、張儀、毛遂;被譽為商聖的範蠡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