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O、仁不遠人,在于發現本心。《論語》述而篇第七之三十。(0810/2021)但有人會視仁不見。
【原文】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注釋】子曰:“仁(“仁”具有兩重性,第一種是博大精深、廣遠無垠的,這是從宏大的角度來看;第二種是具體而微、瑣碎細小的事情。朱熹注解說,仁,是心之德,在内不在外。程頤注解說:“為仁由己,欲之則至,何遠之有?”)遠乎哉(《中庸》裡記了孔子一句話:“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我欲仁,斯仁至矣(為仁由己,就是斯至仁,說人達到了仁,與說仁來了也同義)。”
【學習】隻要在觀念上引發仁愛心,去愛别人,有一點愛心存在,就可達于仁道。因此,仁不遠人,道不遠人,每個人天生都懂,都會,關鍵是态度、意識和毅力。我們與聖人同質,區别在于本心發現的多少。要挖掘自己的獨特價值,隻為自己争成色,莫與他人鬥斤兩。後世王陽明的——“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四句教不知是否從這裡發轫?(圖片來自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