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現代教育報】
↑ 點擊上方“現代教育報”即可關注我們
2022秋季新學期,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北京市啟動幹部教師大面積交流輪崗。本期圓桌話題聚焦如何才能有效發揮輪崗交流促進師生成長作用,邀請參與交流輪崗的校長、教師進行分享。
經曆從物理變化到化學反應的過程
騰海濤
北京市豐台區豐台第二中學
在交流輪崗之前,我對集團行政工作已非常熟悉,又做過多年的年級主任和教學部門的主管,輪崗之前是有一點自信的。但真正接手校區業務,我才發現情況遠比自己想象的複雜:新課标的落地實施、核心價值觀的踐行、結構性缺編的調整、教師因病休假的安排、開學後的核酸檢測、學生少年先鋒崗活動的組織……一切都需要提前統籌。
原來管理單一部門,如果出現統籌問題,可以通過加班、加點來彌補。但一個學校情況就複雜多了,因為牽涉到衆多的學生,所以工作需要得到各部門協同,而且不得有絲毫差錯。我意識到,在各種條件要求限制下去穿針引線、解決問題,僅憑借自己的智慧遠遠不夠,更需要依托集體的智慧,僅憑已有經驗的認知是不可行的,而是需要多方協同,要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之後選擇相對科學合理的方法或路徑解決問題。
原來在行政部門做管理,雖然事務龐雜,但總是有章可循,但教育、教學一線不一樣,每個生命都是鮮活的個體,工作中有生長、有驕傲、有驚喜、有擔當、有激情也有焦慮,不确定性的東西太多了。輪崗是一次思想磨砺、本領成長的過程。
開學第一天聽了化學課,老師講:“可燃是化學性質,而燃燒是化學反應,化學反應會發生能量變化,”我突發聯想:幹部、教師也一樣,能走上這一崗位的都是能力很強的人。但在崗位上能否産生化學反應、釋放能量,還取決于有沒有适當的條件。集團“條塊結合管理”的輪崗,對我來講就是一次化學反應。因為,“條”與“塊”之間重合的地帶,就是工作重新生發的增長點,随着工作的深入,思想、方法、行動都會發生改變。
首先,本位變通透。作為集團的行政服務主管,我在小屯校區的計劃中加入了“資金重點支持教育、教學課堂改革”這一項。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無疑是學校品質發展的重點工作。但老師往往會因為申請資金、走流程、報銷等工作不勝其煩,從而放棄資金申請。這是我所擅長的專業,完全可以為老師們創造條件,做好服務,讓老師們放手去做,沒有後顧之憂。這也使我重新站在财務工作角度去思考,如何通過完備的服務,消減一線教師在申請資金方面的負擔,讓所有校區的一線教師都在教育教學的工作中得到最好的支持。
其次,幹部輪崗有利于流程再造,有利于打通部門合作流程的最後一公裡。當自己隻管某一方面工作(如财務工作)的時候,多少會有些本位。現在既了解了全局,又有已經掌握的專業知識,我會不自覺地思考并改進以前部門之間銜接不到位的工作,這有利于打造出合理、簡約、高效的工作流程,讓學校工作更順暢。
第三,輪崗為幹部、教師提供了一個新平台,這是挑戰,更是釋放能量的節點。我們會因脫離舒适區而痛苦,但同時也獲得了不同的教育生活的體驗,也獲得了更新觀念、喚醒大腦、找到活力的機會。輪崗聽上去像是一種物理學中的位置變化,但其實這種變化過程也蘊藏着能量釋放的機會,條件合适時就會成為化學變化。
以學習共同體推進交流校縱深發展
張玉淑
北京市育英學校密雲分校
交流輪崗到北京市育英學校密雲分校任校長一年來,我把在密雲城區、山區及鄉村學校工作所積澱的管理經驗、治校理念與育英密雲分校的校情、師情和學情相結合,秉承學校“成就每一個人”的辦學理念,牢牢抓住課程融合、學程優化、減負提質的課改關鍵,努力建設全學習生态系統,通過架構學習共同體引領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育英分校建校較晚,青年教師較多,他們的成長決定了學校的持續發展。為此,我們成立了“桃李成蹊——青年教師成長營”和“青年班主任工作坊”,從學科教學和班級管理兩個主渠道提升青年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成長營”和“工作坊”堅持問題導向,确定梯度研修目标,創建“讀書、寫作、課例、課題、課程,訪學和分享”“5﹢ 2”教師自主成長模式。策劃“科學管理,智慧工作”班主任帶班育人沙龍,組織《如何進行師友小組合作》《如何設計班會課程》《落實“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等系列講座,為青年教師搭建專業發展平台,助力他們迅速成長。
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引領教師聚焦“目标系統、主幹問題、學程優化與嵌入式評價”四個方面,關注“教學評一體化”,讓課堂學習由淺表學習走向深度學習。通過骨幹教師、黨員教師的示範課,從備課、磨課到上課、聽課、評課,以“學程優化”為中心,帶領全校老師牢牢抓住課堂教學主渠道,把學習任務以問題情境的形式整合起來,将評價融合到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利用自主、合作、探究、評價的系統化學程閉環,在大概念問題化系統建構過程中逐步實現單元學習目标的高達成度。
我們以微課題為紐帶組成教師聯盟進行共同體研修,以“問題牽動——科研引領——校本課程開發”為基本行動路徑,讓教師在問題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引領教師成功申報了市級課題《“雙減”下提質減負的作業生态系統行動研究》和區級課題《信息技術支撐下正向操行數據引導的德育實踐研究》等項目,區級課題《“全學習”理念下全學科閱讀育人實踐研究》也順利結題。各學科逐漸探索出了由“全學科學習”到“全學科育人”的有效路徑。
我們還借助課程建設,形成跨學科融合教學共同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跨學科主題實踐活動。包括以課後服務拓展課程為途徑,進行跨學科項目式學習;以傳統節日為依托,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勞動教育為載體,落實五育并舉;以紅色節日為契機,培育學生家國情懷等。以慶祝紅軍長征勝利85周年的紅色節日為例,我們開發了曆史、地理、道法、語文、音樂五學科教師參與的“讓長征精神永放光芒”跨學科主題實踐課程,實施效果非常好。
在交流輪崗中借勢成長
李嘉萌
北京市東城區體育館路小學
交流輪崗是教師走出熟悉的環境,走出工作“舒适區”,學習借鑒的好機會。在與同學科老師的交流過程中,我們共同探讨教學方法和效果,策劃教學過程,嘗試新的方法和手段教學,再通過反思和改進,來豐富自身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與交流校學生的接觸,也能進一步借鑒班級管理的方式,發現自己帶班經驗的不足,為今後工作的創新打下基礎。
教師的專業能力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作為青年教師,交流輪崗的機會更加珍貴。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标準頒布的當下,我在新的工作崗位上也在不斷思考,如何在教學中落實新課标精神,在教學中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
美術學科教學尤其注重中國傳統繪畫的繪畫學習和鑒賞能力,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挖掘其中的“育人點”,幫助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和專業知識,引導他們生樹立文化自信。在交流學校,我恰好和美術學科的老師學習中國畫繪畫技法,通過交流水墨畫的繪畫經驗,欣賞教師個人的作品,參與教學實踐和備課教研,我的專業素養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課堂是教師的主陣地,站穩課堂的是教師基本能力的體現。在交流輪崗工作中,我所擔任的是三年級和四年級的教學工作,需要進行跨年級教學。從學生的基本情況來看,兩個年級學生的心理狀态以及認知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這非常考驗教師的學情分析能力和教學設計水平。
在三年級的美術教學中,我盡可能多安排教師示範和欣賞的時間,利用這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并通過教師示範築牢學生的繪畫基本功,養成良好的繪畫以及學習習慣。而在四年級教學中,我會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利用課前時間,讓學生進行自助學習,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紮實的學情分析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來促進自己不斷調整教學方式,進而不斷豐富教學經驗,提升個人的備課能力、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
總之,在交流輪崗工作中,教師要以積極踏實的态度,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地提升自我,積極探索以學定教、因材施教的方式方法,實現師生的同步成長和發展。
策劃:趙豔國
編輯:張秋穎
編審:郝彬
終審:王宇 蘇金柱 鮑丹禾
關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本文來自【現代教育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