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麒麟劇社的開箱演出我沒機會看,所以也沒聽到郭德綱官宣要成立“太平劇社”的這個消息。
但是在我的印象中,德雲社早在2008年3月就成立了評劇社,每逢周六周日晚在廣德樓演出,票價定位20元,而且做的都是賠本的買賣。
按照郭德綱所說,他們評劇社每演出一場,大概會損失4000元,每周會演出兩次,一個月能損失三萬多。
也許這種賠錢的事也隻有郭德綱做得出來了。
2008年的德雲社雖然小有名氣,但遠遠沒有如今這麼紅火,而且在當時的條件下,一個月能自掏三萬塊多來拯救傳統藝術,這種魄力也是常人所不及的。
郭德綱當年成立評劇社也就是為了拯救評劇藝術,他曾經說:
今天的評劇狀況就像是當年的相聲一樣面臨困境,所以我要像救相聲那樣救評劇。評劇不是一兩天能學得會的,我們先記錄下來,然後再找到願意學的傳人。“賠錢也要救藝術”
郭德綱當時花錢請到了40多位說評書的老藝術家們登台表演,年長者甚至有81歲的老人。
這些年逾古稀的老藝術家本來都已經退休了,但為了藝術的傳承紛紛登台表演,留下了珍貴的評劇錄像供後輩學習,他們還整理了《範喜良》、《杜十娘》等許久未演,即将面臨失傳的百餘部作品。
在成立德雲評劇社後,郭德綱還表示以後會接着組建德雲京劇社等衆多傳統藝術社團。而現在的“麒麟社”也就是郭德綱當年承諾的京劇社吧!
郭德綱對藝術傳承所做的貢獻太大了,别的不談,首先現在許多80後、90後的年輕人都重新認識并喜歡上了相聲,至于評劇、河北梆子、民間小曲等,也有少許聽衆慢慢開始迷戀。
也許再過40年,我們這一輩年輕人就會坐在老家院子門口,看着過往的行人和打鬧的孩子們,手裡端着茶杯哼着兩句秦腔和京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