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元的鏡架,200元賣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這眼鏡行業的段子可見其溢價率是有多高。
而中國又是近視大國,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眼健康白皮書》,中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眼總體發生率為53.6%,而經過高考的篩選之後,超過90%的大學生都是近視的。目前,中國近視人數預計在7億左右,接近總人口的一半。
越來越龐大的近視人數,意味着越來越巨大的眼鏡市場。據相關報道,中國眼鏡行業市場規模在2017年時是730億元,到了2020年已經達到850億元。
這麼看,眼鏡行業最應該暴利,可實際上,A股上市公司裡邊,做眼睛生意的大牛股或大市值公司,如愛爾眼科、歐普康視都不是賣眼鏡的,賣眼鏡的隻有博士眼鏡一家,毛利率70%以上,但市值長期隻有才30億左右。
很多人聽了,都會産生疑問,真的假的?難道是我們高估了眼鏡行業的暴利嗎?
①
“我還是特意跑學生街去配眼鏡,一副還600多。真的是很貴。”剛配完眼鏡的蘇蘇走出店門就開始吐糟。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在學校附近、街道熱鬧處,通常開着一排排的眼鏡門店,像寶島眼鏡、博士眼鏡這類較大的眼鏡連鎖店,也有很多不知名眼鏡店。甭管哪一家,随便進去買一副眼鏡就是幾百塊,讓人不得不罵暴利。
此前曾有數據表明,眼鏡行業的終端毛利率超90%,然而實在的數據又告訴我們,高毛利率不代表高淨利潤。2020年,博士眼鏡營收為6.56億元,毛利率為67.59%,淨利潤為6917.4萬元,淨利率僅有10.34%。
這淨利率别說是跟同樣高毛利的五糧液比,都幹不過一包榨菜。涪陵榨菜的淨利率,也高達30%以上。
所以,這麼暴利的錢都花到哪裡了?
“别看我們一次賣的貴,那也要看一副眼鏡可以戴幾年,大家也不是三兩天就買吧?”近日,廈門一家不知名眼鏡店的老闆老江說。
按照老江的介紹,一個較大的連鎖的眼鏡店大概需要4-5名員工,其中驗光師至少1名。當然,規模小的眼鏡店,老闆兼任店員,最多就請1名驗光師,意味着成本投入較少。相較于餐飲業和服裝業等高頻次消費,眼鏡行業消費頻率低,對選址要求十分高,必須在高人流的地方,比如學生街、商場等繁華地段,這幾乎等價于高租金。對于線下的門店來說,這兩個大頭支出是必須的,已經分掉了利潤的一大部分。
歸根結底,雖說眼鏡零售高,但這行也存在着人工成本、高租金、低購買頻次的問題。
②
“你們以為的眼鏡的價格:鏡架 鏡片,可實際的價格是鏡架 鏡片 驗光 加工 配完調整鏡架 售後服務。”老江介紹。
一個眼鏡最後能到消費者的手中,中間是要經過這幾個環節:原料、設備、鏡片/鏡架制造、銷售終端。
放眼全球,36個品牌的最大眼鏡商Luxottica(陸遜梯卡)集團,掌握了眼鏡産業鍊上的各個環節,包括鏡片技術、鏡片供應、眼鏡設計、眼鏡生産和銷售渠道,将設計、制造和銷售集于一身,可謂是一家獨大。
在如今的國内市場上,國際知名廠商依舊占據着大優勢,可以說壟斷了國内眼鏡行業的上遊。國内的企業做不到核心産業鍊的上遊位置,利潤永遠要被壓榨。
大家去眼鏡店配鏡時,“折射率”是近視用戶購買近視鏡的重要考量。特别是當近視的度數越高的時候,選鏡片大家會偏向選輕薄的,折射率高的眼鏡。目前高折射率的原材料樹脂供應主要是來自日本以及韓國。可以說,從上遊産業鍊來講,日本韓國基本壟斷了鏡片原材料市場。
據艾瑞數據顯示,國内的鏡片市場仍有三成以上銷量依然來自中小公司生産的低端鏡片。而整個鏡片行業高端市場,是被國外大廠牢牢地攥在手中。
國内眼鏡行業的高端核心技術和鏡片原材料太依賴國外市場,這部分的錢都被上遊的國外廠家賺過去了。換句話說,其實從大家口袋賺的錢,大部分都進了國外供應商兜裡,國内眼鏡行業實際吃不到肉,隻喝了點湯。
③
基于性價比,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網上配眼鏡。網上眼鏡價格很便宜。但前提是消費者得自己去驗光,因度數把握不準導緻的退貨等差評也不在少數。
“客戶自己把度數報給我們配,到貨一開始戴着還好,兩三天後又出現不适應的情況,鬧着要退貨。”何先生同時線上線下開眼鏡店,一開始以為網店生意會更好,沒想到很多消費者因為戴着不适應出現退貨。
通常來說,網店因為沒有實體店,就無需負擔過多租金、物業水電等費用,所以這一部分花費會大大降低。
但有網友分析,在電商平台開店還需負擔人工、平台扣點、拍攝制作、物流、庫存等其他費用,即使是以成本3倍的價格賣出,也很難保本。眼鏡電商确實在成本上是沒有太大優勢的。
對此,何先生也明确表示: “眼鏡不能開網店,單價低,投訴多,導流效果很難講,像現在對流量要求越來越高,典型的吃力不讨好。 ”
網上開店隻是單獨賣産品,并不能給予客戶服務類的體驗,所以客戶大多數是一次性的。線下店的好處顯現出來,“我們會為客戶重新進行驗光,把屈光度數進行調整,并免費更換新度數的鏡片。 ”
行業的核心技術和原材料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想依靠低價在眼鏡行業殺出一片天地也是行不通。
江蘇丹陽堪稱“世界眼鏡之都”,擁有眼鏡原料、配件、鏡架制造、鏡片制造、眼鏡機械、印刷包裝等全套完整産業鍊,每年鏡片産量占全國産量的75%、占全世界的50%。
丹陽對于眼鏡行業的意義,大概等同于義烏對于小商品市場,品牌衆多,競争激烈。
明月鏡片能夠從這漩渦中勝出,成為頭部鏡片品牌,說明了其既往的優秀,雖然在過去幾年裡做到了利潤高速增長,但明月鏡片的部分核心技術依然需要靠采購。
這7億近視人群,中國眼鏡行業在未來發展的潛力和空間是巨大的,但是沒有足夠有品牌力的企業,沒有核心技術能力,受控于原材料,仍然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