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等級有很多種劃分方法,多數希望比較GDP,好像GDP高了,自家身家就是跟着升高似的。其實對于普通人來說,很多數據并沒什麼用處,但是城市有幾個指标,還是很相關的,本篇文章就是從這種角度來說明一下。
一、城區常住人口
之前的文章又講過,城區常住人口是官方認定的城市等級依據,這樣也很好解釋,畢竟城市的發展是為人服務的,城鎮人口越多吸納的各項資源就越多。
一線: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以上包括本數,以下不包括本數)
二線: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
三線: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大城市
四線: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大城市
五線:城區常住人口5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城市為中等城市
六線:城區常住人口20萬以上50萬以下的城市為Ⅰ型小城市
七線:城區常住人口20萬以下的城市為Ⅱ型小城市
二、經濟指标
确定城市等級之後,就要确定經濟水平了,主要看兩個,一個是财政收入,這是衡量一個地方政府服務水平的依據,收入越多,自認服務水準越高,也更加人性化。政府收入多的城市往往适合公務員、業單位、醫生、看老師等等職業。二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收入(存款量、人均消費)這是民富一個指标,這類城市往往适合自由創業者,經濟活力高。
三、各類配套
教育(基礎教育、高等教育)醫院、商業(社會消費品支出(政府和個人)(商場、市場、超市)
科學(科研投入、技術專利)、文化(博物館、圖書館)
特别糾正一點:城市快速發展未必與個人發展相關,關鍵看人的收入和時間。大城小城都是所在地區有部分優勢。收入還和每個行業、地區發展有關。
綜合來說:經濟指标占比70,配套占比2成,城市等級占比1成,綜合個人情況再做好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