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是當今教育界比較流行的一種教育理念,也是我國新課改重要的理論依據之一,在教資考試中出題的概率也越來越大,出題的角度也越來越多,但是學生卻總是難于理解建構主義的教學思想,所以今天将建構主義常考的知識點給大家梳理一下我們先來看一個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的小故事在一個池塘裡生存着一個蝌蚪和一條小魚,蝌蚪長大了,變成青蛙上了陸地有一天青蛙回到池塘裡又碰見了小魚,小魚就問他:“你是去過陸地的,你能告訴我,鳥和奶牛長什麼樣嗎?”青蛙就給小魚描述說:“鳥是長着翅膀在天上飛的,奶牛是身上長着四個腳,肚子下長的乳房比較大,愛吃草,能産奶的動物”于是小魚就從他自己的角度認為,鳥就是魚的身體長着兩個翅膀,而奶牛就是魚的身子上長着四個腳和很多乳房所以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所謂建構主義,就是學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主要的教育觀點有以下幾個,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建構主義是當今教育界比較流行的一種教育理念,也是我國新課改重要的理論依據之一,在教資考試中出題的概率也越來越大,出題的角度也越來越多,但是學生卻總是難于理解建構主義的教學思想,所以今天将建構主義常考的知識點給大家梳理一下。我們先來看一個能夠幫助我們理解的小故事。在一個池塘裡生存着一個蝌蚪和一條小魚,蝌蚪長大了,變成青蛙上了陸地。有一天青蛙回到池塘裡又碰見了小魚,小魚就問他:“你是去過陸地的,你能告訴我,鳥和奶牛長什麼樣嗎?”青蛙就給小魚描述說:“鳥是長着翅膀在天上飛的,奶牛是身上長着四個腳,肚子下長的乳房比較大,愛吃草,能産奶的動物。”于是小魚就從他自己的角度認為,鳥就是魚的身體長着兩個翅膀,而奶牛就是魚的身子上長着四個腳和很多乳房。所以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所謂建構主義,就是學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主要的教育觀點有以下幾個。
一、建構主義的知識觀
1.知識不是對現實的純粹客觀的反映,任何一種傳載知識的符号系統也不是絕對真實的表征。它隻不過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假設或假說,它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它必随着人們認識程度的深入而不斷地變革、升華和改寫,出現新的解釋和假設。就像古時候中國人總認為天圓地方,那是前人的知識體系,而現在看來是錯誤的。
2.知識并不能絕對準确無誤地概括世界的法則,提供對任何活動或問題解決都實用的方法。在具體的問題解決中,知識是不可能一用就準,一用就靈的,而是需要針對具體問題的情景對原有知識進行再加工和再創造。正如你學習了經濟學原理,但是你并不一定就能在股市上所向睥睨。
3.知識不可能以實體的形式存在于個體之外,盡管通過語言賦予了知識一定的外在形式,并且獲得了較為普遍的認同,但這并不意味着學習者對這種知識有同樣的理解。真正的理解隻能是由學習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經驗背景而建構起來的,取決于特定情況下的學習活動過程。否則,就不叫理解,而是叫死記硬背或生吞活剝,是被動的複制式的學習。
二、建構主義的學習觀
1.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這種建構是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
2.學習不是被動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動地建構意義,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外部信息本身沒有什麼意義,意義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經驗間的反複的、雙向的相互作用過程而建構成的。因此,學習,不是像行為主義所描述的“刺激反應”那樣簡單。
3.學習意義的獲得,是每個學習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新信息重新認識和編碼,建構自己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因為新知識經驗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
4.同化和順應,是學習者認知結構發生變化的兩種途徑或方式。同化是認知結構的量變,而順應則是認知結構的質變。同化-順應-同化-順應……循環往複,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相互交替,人的認知水平的發展,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舊知識經驗的沖突,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認知結構的重組。學習過程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存儲和提取,是新舊知識經驗之間的雙向的相互作用過程,也就是學習者與學習環境之間互動的過程。
三、建構主義的學生觀
1.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并不是空着腦袋進入學習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種形式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形成了有關的知識經驗,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問題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但是當問題呈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還是會基于以往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提出他們的假設。
2.教學不能無視學習者的已有知識經驗,簡單強硬的從外部對學習者實施知識的“填灌”,而是應當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教師不單是知識的呈現者,不是知識權威的象征,而應該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他們時下的看法,思考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并以此為據,引導學生豐富或調整自己的解釋。
3.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需要共同針對某些問題進行探索,并在探索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和質疑,了解彼此的想法。由于經驗背景的差異的不可避免,學習者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經常是千差萬别的。其實,在學生的共同體中,這些差異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現象資源。建構主義雖然非常重視個體的自我發展,但是他也不否認外部引導,亦即教師的影響作用。
四、建構主義的教學啟示
1.探究學習。通過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來學習與所探究的問題有關的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2.支架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不是已老師為中心,而是像建房子的腳手架一樣起引導作用,一旦房子成型,就該及時撤去腳手架。也就是說老師為學生提供外部支持,幫助他們完成自己無法獨立完成的任務,然後逐步撤去支架,讓學生獨立探索學習。
3.情境教學。建立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基礎上的教學稱為情景教學。知識、學習是與情景化的活動聯系在的。學生應該在真實任務情境中,嘗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主要是以互動合作(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為教學活動趨向的,以學生為基本組織形式,來共同達成教學目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