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
無論是桂林山水,還是陽朔山水,都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著稱。尤其是陽朔的山水堪稱中國山水最完美的代表。那裡兩岸奇峰林立,山水相映,令人歎為觀止。
所以,自30年代起便有許多山水畫家紛紛前往陽朔,采撷那裡的靈氣和生機,留下了許多精彩畫作,一起來看看吧。
1.黃賓虹(1865~1955)款識:陽朔山水。範石湖雲:甲桂林。此圖其一角。沛然先生屬粲,八十五叟賓虹。
此幅《陽朔紀遊》作于賓翁八十五歲,時已回杭定居,此圖即是其追憶遊蹤所作。
畫面氣勢恢弘,開闊大度。遠山近水,層巒叠嶂,亭台廊橋,錯落有緻。
山川樹木,大都由長短筆觸的皴法和濃淡幹濕大小各異的墨點,看似無序卻有緻地點綴成形。山體、植被的深黑,一方面昭示着大地植物的活力和生機,另一方面也讓留白出來的山道、房屋顯的更為醒目。
誠如潘天壽先生所言:“黃先生把傳統的技法和真實的山水的精神,在畫面上結合的更為融洽,達到神化”,做到了“無法中有法,有法中無法”。
2.徐悲鴻(1895~1953)款識:丁醜春日,乘舟赴陽朔歸寫所見,悲鴻。
此幅水墨陽朔山水乃徐悲鴻寫于1937年,畫中崇巒靈秀,草木茂盛,漓江漣漣,比起現在的陽朔更顯秀美飄渺。
3.趙少昂(1905~1998)款識: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舊遊如夢,依紙記之。庚午新秋,趙少昂。
這是趙少昂先生1990年憶遊之作。畫中平靜如鏡的江面上,群峰兀立,森若劍戟,如畫屏般展開,令人頓生極目遠眺之感。
4.周懷民(1906~1996)款識:一九七八年三月陽朔暢遊歸來,寫為榕湖賓館留念。懷民。
畫面布局簡繁有度,疏密适當,天空與晨霧的留白恰到好處,更覺天高雲淡,意境深遠。
5.李可染(1907~1989)款識:國權同志指正,陽朔碧蓮峰。一九七二年。可染畫。
本幅《陽朔碧蓮峰》作于李可染風格成熟期的1972年,是李可染寫贈著名老報人馬國權的一幅佳作。
全圖為漓江與碧蓮峰截景,構圖取勢匠心獨具。畫幅中左半邊為表現漓江而作的大量留白,與右半邊碧蓮峰的濃重墨色形成強烈對比,足令觀者情緒為之一振。
6.黎雄才(1910~2001)款識:陽朔鑒山寺前之南山岩,一九六零年二月雄才速寫。
畫中近處的山石,墨色沉郁,黑壓壓一片,直逼眼目,中間則豁然開朗,以江面來留出足夠的空間,遠山排列至遠方,縱深空間感十足,典型的“黎家山水”風格。
7.白雪石(1915~2011)款識:陽朔溪山春已深,煙波江上雨沉沉。奇峰夾岸千千萬,一路看山到桂林。戊辰秋,雪石寫于何須齋晴窗。
此幅《陽朔山水》即是“白派山水”系列畫中的絕佳之作。從畫面右上題款可知此作創作于戊辰年(1988),白雪石時年73歲。
觀此畫作,秀潤空靈,疏淡迷朦,鬼斧般的勾勒出陽朔連綿數十裡的山峰,如筍拔地,山圍水,水繞山,正可謂“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
8.宋文治(1919~1999)款識: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五七年于南京,文治。
近山之實,遠山之虛,巧妙運用淡墨、留白等烘托出山間之霧,墨色渲染層層推進,豐富的層次加強了畫境的深邃感、空間感,恰到好處地揮寫出深春季節雨、霧中陽朔山光水影迷離的微妙變化。
9.李國華(1923年生)款識: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水無山不入神。吳邁詩。二千零八年戊子春三月于廣州。國華時年八十又六。
10.黃純堯(1925~2007)
款識:陽朔九馬畫山。黃純堯寫于一九八二年。
11.湯萬清(1932年生)
題識:陽朔風光。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寫于漢水之濱。萬清。
12.尚君砺(1933年生)
款識:陽朔印象,一九七八年初冬寫,奉謝柯同志教正,尚君砺于金陵
13.劉萬鑒(1937年生)
款識:陽朔山,世間美景任其多,陽朔山川天琢磨。拔地群峰為玉筍,繞山漓水似青羅。萬鑒畫
14.徐希(1940年生)
題識:無數青山浮水面。庚午歲十二月記清漓陽朔小景,徐希于紐約碧翠齋新居。
15.孫君良(1941年生)
款識:丁巳秋,君良畫陽朔書童山。
16.宋滌(1945年生)
款識:桂林陽朔景色。 己未秋初于香山 。宋滌
17.宋玉麐[lín](1946年生)
款識: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此乃陽朔勝景也。玉麐
18.李傳新(1947年生)
款識:陽朔盛景圖,庚寅三月傳新寫
“陽朔溪山春已深,煙波江上雨沉沉;奇峰夾岸千千萬,一路看山到桂林。”
畫家們将内心對于美的感受,在陽朔山水作品中充分呈現了出來,讓我們穿越時光,領略到舊時陽朔山水的滋潤靈動、醇厚奇崛、詩意盎然、咫尺千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