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各大列強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強烈要求瓜分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地。為此,各國紛紛擴軍備戰、尋找同盟。雙方更是劍拔弩張,誰也不肯讓步。一戰爆發前,歐洲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早已暗流湧動。
一戰導火索:薩拉熱窩事件。
在德國的大力支持下,奧匈帝國決定在鄰近塞爾維亞邊境的波斯尼亞薩拉熱窩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時間選定在6月28日,這一天是塞爾維亞被土耳其征服的紀念日(1386年6月28日),也是塞爾維亞的“國恥日”。奧匈帝國的這一行動,大大激怒了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在指揮完軍事演習後,斐迪南夫婦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槍殺。奧匈帝國于7月28日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然而誰還沒有幾個“親戚朋友”呢,塞爾維亞向俄國求助,俄國公開支持塞爾維亞,另一邊德國與奧匈帝國結盟。歐洲各列強紛紛選擇站隊,一戰的參與國總共分為兩大勢力。一方是由英國、法國、俄國為首,塞爾維亞、比利時、羅馬尼亞和希臘組成的協約國,另一方則是以德國為首,奧匈帝國、意大利、奧斯曼以及保加利亞國組成的同盟國。
很多人戲稱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大型家庭矛盾糾紛”。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和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是表兄弟。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和英國皇帝喬治五世是表兄弟。
其他國家的皇室也有諸多血緣關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一場表哥打表弟、舅舅打外甥、叔叔幫侄子的親戚打架。
自8月開始,德軍根據戰前制定的施裡芬計劃,意圖首先在西線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但受到英、法、比三國軍隊在馬恩河戰役的奮力抵抗,德軍速戰速決的計劃破産。10月底,德軍發起第一次伊普爾戰役,雙方互有勝負,最後陷入僵持。從此,西線從瑞士邊境至加來海峽形成一條綿亘的戰線,進入陣地戰階段。
1915年4月,原屬同盟國陣營的意大利突然倒戈,和協約國簽訂了《倫敦條約》并對奧匈帝國宣戰,加入了協約國。
在海上,日德蘭海戰後,英國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權。各國軍隊,民衆已出現強烈的反戰情緒,德國為了盡快取勝。發動了“無限制潛艇戰”,上百艘潛艇受命任意襲擊前往英國的商船,企圖切斷英國的海上供應鍊,迫使英國盡快投降,襲擊的商船中包括了大量的美國商船,美國本想保持中立發戰争财,然而德國這一舉動激怒了美國,1917年,美國對德宣戰。協約國的陣營增加到27個國家。同年初開始,俄國相繼爆發“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最終退出了一戰。1918年3月,德軍在西線開始發動攻勢,但遭到失敗。8月8日,協約國軍隊在法國元帥斐迪南·福煦的指揮下,開始反攻,把德軍攆出法國和比利時國境,德軍主力已開始迅速瓦解。9月15日,保加利亞的軍隊被擊潰,29日向協約國投降。10月31日土耳其投降。11月3日奧匈帝國投降。11月4日,基爾軍港海軍艦隊水兵舉行起義,11月9日,德國柏林工人和士兵舉行總罷工和武裝起義,德皇威廉二世于内外交困的情況下,被迫宣布退位,10日逃往荷蘭。
1918年11月11日,德國正式宣布投降。1919年6月28日,各戰勝國在凡爾賽宮鏡廳簽訂了《凡爾賽和約》。根據條約規定,德國損失了13.5%的領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産地以及半數的鋼鐵工業。德國共需賠償2260億馬克(約合113億英鎊)且以黃金支付,後減至1320億帝國馬克。1921年賠償金額确定為49.9億英鎊,即1320億馬克。很多人認為這筆沉重的賠償給德國經濟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鎖,并間接導緻了納粹黨在德國的崛起,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誘因。
随着《凡爾賽和約》的簽訂,一戰正式結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