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中華文明的正源主體是先秦時期形成的“四大顯學(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不過“四大顯學”在許多觀點上是存在對立的,各家學者之間也多次爆發各種論戰和鬥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沖突最大的應該是儒家和法家。但有意思的是,很多法家代表人物的老師都是儒家學者,比如李悝的老師子夏,吳起的老師曾申,韓非子的老師荀子等等。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從時間上說,孔子是先秦諸子第一子,儒家是先秦百家第一家,其他另外三家都是在繼承或者批判儒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不僅是很多法家代表人物,墨家創始人墨子的老師也是儒家。
其次,和儒家相比,法家并沒有形成真正的師承體系。法家代表人物更喜歡拜相治國,而不是開堂授課。因此在教育弟子方面,法家是遠不如儒家。法家代表人物學習時隻能找儒家的老師。
最後,雖然儒家和法家在很多方面存在對立,但儒法出于同源,儒家和法家的相同之處也不少。特别是以荀子為代表的儒家“禮法”學派與法家更是相似,所以荀子才會有韓非子這個學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