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十八/十九世紀,藍碧玺葫蘆形飾珮,長5.4cm
在中國“碧玺”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清朝。清朝的古典中曾有相關記載:“碧亞麼之名,中國載籍,未詳所自出。清會典圖雲:妃嫔頂用碧亞麼。滇海虞衡志稱:碧霞玺一曰碧霞玭,一曰碧洗;玉紀又做碧霞希。今世人但稱碧亞,或作璧玺,玺靈石,然已無問其名之所由來者,惟為異域方言,則無疑耳。”《和漢三才圖會》碧玺是用狻麑陣淨化。 在清朝之後的一些曆史著作中,也曾找到了““碧玺”、“碧霞希”、“玺靈石”等的稱呼,而現代社會人們則稱呼這種奇特的寶石為碧玺。傳說碧玺特别受慈禧太後的喜愛,慈禧太後的殉葬品中就有很多碧玺首飾,其中不乏西瓜碧玺這樣的珍貴品種。 “ 女人花”說的是水晶石中的碧玺,碧玺最近幾年價格也是一路飛升,大部分女性都很喜歡碧玺。而古碧玺也是目前市場上比較暢銷的種類,因其古碧玺材質和工藝等特征都與現代碧玺有所不同,所以無論是收藏者還是消費者在鑒賞古碧玺時都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古碧玺材質】在明清時期有很多的碧玺都是用玻璃仿制的,而其顔色大多是桃紅或是粉紅色,并且用肉眼觀察會看到很多的裂紋,仔細觀察還會看見其内部會有明顯的氣泡,所以在鑒賞古碧玺時一定要先弄清楚它的材質,古代碧玺也有很多是仿冒的。
【古碧玺工藝】古代制作碧玺的工藝與現代截然不同,通常明清時期制作的碧玺工具用的是呈線條型或是棗核狀的铊具,并且古碧玺由于年代比較久遠,所以表面都會有一層包漿,這是鑒别是否為古碧玺的重要依據。
【古碧玺品相】通常古代碧玺飾品都有每個時代特定的風格特征,而年代比較久遠的古碧玺脆性會比一般的大很多,所以還要觀看古碧玺的品相是否完整,有沒有殘缺的部分,如果有人工修補過的痕迹,那麼古碧玺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
清十八/十九世紀,碧玺手串
另外,在收藏市場上,碧玺的收藏價值的升溫,不乏會有“李鬼”的出現,那麼我們又應該如何避免呢?很多不法商家常拿水晶、螢石、玻璃等材質來仿冒碧玺。所以鑒定碧玺的真假第一步:如何鑒定天然碧玺與仿冒品。
水晶和碧玺:主要觀察它們的顔色,一般來說水晶中紫色比較常見,碧玺則是沒有這種紫色隻有紫紅色,反觀水晶卻沒有像碧玺一樣的紅色和綠色,因而可以利用這兩者之間顔色不同來大緻鑒定真假。 螢石和碧玺:從硬度來比較,碧玺的硬度在摩氏7.5度,而螢石的硬度隻在摩氏4度左右,兩者可以通過劃玻璃來比較硬度。還有一點,那就是螢石在冒充碧玺是往往是選用多色的材料,而碧玺中沒有紫色,恰恰螢石的多色出現時常常都有紫色,所以這也是辨别螢石和碧玺真假的有效手段。 玻璃與碧玺:從内部的包裹體來看,玻璃中常常有小圓形的明顯氣泡,碧玺包裹體則不是這樣。玻璃冒充碧玺還有一種方式,那就是用爆裂的玻璃來冒充較為粗質的碧玺,這種玻璃一般都是在爆裂後進行染色,所以,顔色染料都聚集在裂縫處,透光觀察容易分辨。
清, 碧玺十八子手串
鑒定碧玺的真假第二步:怎麼鑒定人工處理碧玺和天然碧玺的真假。人工處理的碧玺主要就是注膠充填。而這種充填的作假手法主要用在一些質地比較粗松的碧玺雕刻件和珠串上面。這類碧玺因其内部冰裂紋多通透性差,且質地較粗松,所以通過注膠處理手段可以提高它的通透度,遮掩一些裂紋和雜質。處理過的碧玺表面在放大觀擦時也有翡翠b貨相似的蜘蛛網蝕痕,且處理過的碧玺其光澤不夠硬朗内部清澈感不好,有膠态的混感。
也有簡單的鑒别碧玺真假的方法:1.碧玺表層溫度升高後,會産生電離子。這些電離子可以吸附周圍的灰塵,頭發。可在家從手鍊拆下一顆碧玺珠子,用棉布來回摩擦數分鐘,然後去接觸被剪刀剪碎的小紙片,如果能吸住,則說明有電熱性。2.天然的碧玺内部大多都含有比較多的包體,碧玺的包體有兩種,一種是像破了的氣球碎片形狀的氣液包體,一種是針狀、細管狀的包體。碧玺還具有明顯的多色性,從不同的面上去看碧玺,會有不同的顔色變化。但是不會出現紫色。如果是碧玺切面寶石 ,因為碧玺的通透度和内部結構都相當好,一般來說優質天然的碧玺裸石其體内是肉眼基本上看不到任何雜質和裂紋的,且其透明度也是非常高的!優質的碧玺根本不會去注膠處理的,優質的礦料幾乎都會做成碧玺切面寶石,所以一般不要擔心高檔的碧玺寶石有注膠處理現象,倒是價格較低的那些裸石才有可能會注膠處理。而且一般作為寶石的碧玺都是有鑒定證書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