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現在各行各業招工難用工更難?來源:環球時報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面對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國内疫情散發多發的不利局面,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7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4%,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但值得注意的是,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達19.9%,創2018年1月以來新高,引發社會關注,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為啥現在各行各業招工難用工更難?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來源:環球時報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面對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國内疫情散發多發的不利局面,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7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4%,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但值得注意的是,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達19.9%,創2018年1月以來新高,引發社會關注。
不過,在青年失業率高企的同時,又存在不少企業特别是制造業招不到人的情況。青年“就業難”與制造業“招工難”“兩難”并存的現象,凸顯了我國就業市場的結構性矛盾。
近年來,制造業面臨的“招工難”問題日益突出。人社部發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全國招聘大于求職“最缺工”的職業排行顯示,100個職業中有37個屬于生産制造及有關人員,制造業缺工狀況持續,産業缺工情況較為突出。不少企業為了招員工,絞盡腦汁。另一方面,每年還有超過200萬的勞動力流出制造業。有關調查發現,疫情期間,外賣騎手數量大幅增加,其中超過30%是來自制造業的轉移勞動力。從總量上來看,我國制造業就業人數下降的趨勢也十分明顯,據統計,2013-2020年間,城鎮單位制造業就業人數連續7年呈現下降趨勢,總就業人數從5258萬人減少到3806萬人,降幅達到27.6%,在所有行業中下降最快。
導緻部分青年人甯肯去當外賣騎手、也不願去當工廠一線工人,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就業觀念來說,對于自我價值的認同、更靈活就業方式的選擇占據了主流,相比之下,傳統制造業給人以固定刻闆、工作單調的印象,很難提起青年人的興趣。在工資收入上,靈活就業人員的收入水平也比傳統制造業要高。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生産制造及有關人員的年平均工資僅為68506元,換算成月薪為5700元左右。這比某些快遞平台統計的靈活就業人員平均月薪7000元以上明顯要低。
對于中國這麼一個大國來講,将制造業稱為國民經濟最重要的支柱,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根基一點也不為過。面對當下青年“就業難”和制造業“招工難”的結構性矛盾,如果能夠将大量青年人吸引到制造業當中就業,可謂“一舉兩得”。為此,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大力發展現代制造業,加快傳統制造業改造步伐。目前一些快速發展的現代制造業受到許多青年人青睐。今年1-7月份,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高技術産業投資增長20.2%。以新能源汽車為例,7月份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的産量同比分别增長112.7%和33.9%。迅速崛起的現代制造業正成為吸納青年人就業的新領地。與此同時,傳統制造企業也應盡快适應互聯網時代的要求,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給傳統制造業賦能,使傳統制造業再次煥發新活力。
二是重視改善制造業就業環境,大力提高就業質量。具體來說,在保障企業發展的同時,還應努力提高工資水平和福利待遇,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改善工作環境,注重員工的職業發展。高質量就業環境本身就是吸引更多勞動者加入的“金字招牌”,而高質量人才的加入也可進一步推動企業的高質量進步。
三是加快教育體制改革步伐,減少“學無所用”“專業不對口”現象。事實上,制造業雖然也缺普工,但更缺技術工人。目前,我國的教育體系仍未擺脫重“學曆教育”、輕“職業教育”的束縛,高校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嚴重。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高校專業設置更多與市場需求對接,培養出市場真正需要的、擁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
四是轉變就業觀念,重塑勞動光榮的新理念。現代制造業的工作環境和勞動者權益保障方面都有了很大進步,各種技能大賽、模範評獎等活動也正在社會上重塑新工人的形象。另外針對部分青年人“慢就業”,甚至“啃老”的現象,還需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勞動光榮的輿論氛圍。(作者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