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性也。
有一個地方的“色”聞名天下。
但它的“食”,被大大低估了。
東莞。
《尋味東莞》
《風味人間》剛結束,《尋味東莞》就來了。
背後大腦?
陳曉卿。
名字即質量。
這是他離開央視,組建稻來傳媒後的首部作品。
鏡頭,投向了想也想不到的東莞。
曆時兩年,陳曉卿團隊走(吃)遍東莞各大“窩藏”美食的角落。
光是第一集《得天獨厚》,就讓人見識到從未見過的傳奇。
可全是ISO國際認證服務!
美食最美不過四個字:“得天獨厚”。
01
粽子
來來來,第一個迎面走來的佳麗,是端午節特色。
粽子。
各地粽子都有各地賣點。
甜or鹹,都讓大半個中國吵起來。
但。
如果你在東莞。
恐怕你得打起來。
因為這裡足足有二十多種風格迥異的粽子。
各個鎮都有自己的拿手好粽。
随手幾例——
盛産香蕉的麻湧鎮。
人們會就地取材。
用蕉葉包裹上餡料,做出蕉葉粽。
蕉葉的植物清香滲入餡料後,讓粽子透出一種蕉葉的味道。
而水鄉道滘鎮,習慣用莞草包裹粽子。
大家将其命名為裹蒸粽。
裹蒸粽的餡料可甜可鹹。
你可以加點綠豆、加點蛋黃、加點五花腩肉。
脫皮的綠豆,口感沙軟綿密;鹹蛋黃,持久厚重的鹹鮮;五花腩肉裹滿五香粉,油脂豐沛。
各種餡料各司其職。
一次過滿足你三個願望。
不過,這些粽子都沒法跟東莞虎門鎮一種特色粽子相比——
林旁粽。
林旁是什麼?
它長這樣——
厚實的葉片,邊緣長着利刺。
除掉利刺後,這種植物可以給阿姨們玩手工勞作,做成各種手辦。
《風味實驗室》陳曉卿就手舞足蹈地介紹過。
林旁可觀開玩,可包粽子。
用林旁葉編織成的菜籃、魚簍,再塞進糯米,香菇,豬肉等等組成的餡料。
光造型就有八種。
每一種造型都飽含祝福。
好東西當然不容易。
做這種粽子,太麻煩。
除了要編織形态各異的外觀,還得用明柴火蒸煮七八個小時。
不就吃個粽子嗎?
這可是林旁粽。
煮這麼久,是讓林旁葉入味。
為的是讓天然的林旁葉有芳香成分,滲入粽子,增添濃郁的稻谷芬芳。
Sir曾吃過。
卸開葉子,一股香味彌散空中。
咀嚼時,唇齒飽滿。
吞咽後,不覺肥膩隻感清透。
高。
實在是高。
02
荔枝
夏天。
怎麼少得了吃荔枝。
荔枝生長需要豐沛的雨水。
作為“荔枝之鄉”的東莞,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
蔡瀾曾撰文談東莞長安鎮的荔枝,他說道:
剝一粒吃,即使桂味也皮薄肉厚核小,糯米糍更佳,最難得的是無渣。
東莞荔枝,真好。
跟粽子一樣,東莞的荔枝品種也是令人目不暇接——
糯米糍、桂味、妃子笑、三月紅、黑葉、唐夏紅、冰荔、紅繡球、無核荔枝、狀元紅.......
足足八十多種。
這裡以桂味為例。
怎麼從外觀上辨别桂味?
外殼其實凹凸明顯。核心肉厚,天然糖分高。
最最緊要。
剝開後,有着綿長的桂花香氣。
擠一擠,還有水忍不住射出來。
吃荔枝有個訣竅。
離開枝頭,荔枝的風味會逐漸散失。
因此,最好的荔枝,應該是在果樹下享用。
可惜。
這一切不屬于果農。
人家可忙了,畢竟這一年的收入都靠這個月的采摘。
于是,種種把荔枝保鮮的做法,屬于各路大廚。
以下荔枝吃法你絕對沒聽過。
比如。
先将荔枝過“冷河”。
剁碎,攪拌沙拉醬,塗抹于蔬菜。
最後,蓋上一片燒鴨皮。
……
一道荔枝片皮鴨就這麼誕生!!!
神奇在哪?
神奇在一口下去,兩種迥然不同的口感。
清涼于炙熱,海水與火焰。
荔枝的可塑性可不止如此。
如果你喜歡,還可以拿荔枝炒琥珀核桃和蘆筍丁,整出一道色彩缤紛,刺激食欲的荔枝琥珀核桃蘆筍丁。
還不夠冰涼。
那就做成果凍吧——荔枝果凍。
Q彈之餘。
什麼叫透心涼?!
在東莞,沒有一顆荔枝可以被浪費。
03
大豆
吃完以上這幾道菜,口渴?
來杯豆漿?
淩晨三點多,黃伯就在熬制豆漿。
全程手動,隻為磨一碗好豆漿。
首先去除纖維較粗的黃豆表皮。
脫皮研制,為的是讓豆漿更加細膩,和更适宜長時間熬煮。
還要不停控制火力在八十度左右,避免沸騰。
活用風扇,加快表面冷卻。
最後,将剛成型的豆皮與豆漿迅速盛入碗中。
這,就是腐皮豆漿。
腐皮豆漿的口感黏糯嫩滑,略帶膠質。
這種手工作坊的口感、是流水線生産的機器調配不出來的。
而黃伯之所以起早貪黑,除了制作豆漿,還有腐竹。
廣東人愛腐竹,腐竹的發音類似“富足”,是個吉祥的兆頭。
東莞從清朝就開始制作腐竹,手工腐竹作坊達幾百家。
但如今隻有黃伯等幾個人還在堅持手工制作。
廣東猛烈的太陽,隻需要兩天,腐竹就會脫水定型。
你一定要試試東莞腐竹。
遇水後柔軟松嫩。
簡單攪拌,這是涼拌腐竹。
與雞蛋、紅棗熬煮,這是腐竹糖水。
但說到東莞特有,偏愛腐竹燒魚。
腐竹燒魚,腐竹筋道,魚肉鮮肉,東莞菜的一大就是外表樸素,搭配精妙。
這就像黃伯的手作坊。
簡樸不簡單。
為什麼堅持下去。
就是這一刻。
04
青蟹
端午之後,東莞就會進入漫長的酷夏。
而水下,一種食物開始蠢蠢欲動——
青蟹。
青蟹在東莞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
但懂行的人心裡清楚。
不同季節,它有不同風味。
冬春季節,雌性青蟹還未成年,這個時候适合清蒸奄仔蟹,淡雅清甜。
或者簡單配料,在密封瓦煲中焗烤,做成幼嫩鮮美的油焗奄仔蟹。
看起來很美味?
跟夏季膏蟹不能比。
膏蟹是成年的雌性。
瞧瞧這橙黃色蟹膏。
蛋黃之上多了什麼?
一圈橙黃色!
緻密緊實,濃郁内斂。
煲仔飯可以。
煲的過程中,蟹膏漫出來,滲入米飯的肌理,每一粒米都殘存着蟹黃的蟹香。
瓷羹攪動這滾燙的米飯,每一粒米都能被膏蟹包裹。
一口下去。
這就滿足了?
吃蟹,東莞人有更高級的追求。
他們等着一些雌性青蟹“變身”。
在六月到八月,有些雌性青蟹通體逐漸會呈現油潤的金黃色。
人稱黃油蟹。
黃油蟹可不是經常能吃到,平均一千隻青蟹,才有一隻能蛻變成黃油蟹。
絕對青蟹極品。
來之不易,烹調當然得加倍小心。
先将黃油蟹過冰水。
再放蒸籠清蒸,避免肢體破裂,黃油溢出。
這時,金黃色汁液與蟹肉渾然一體,呈現出綿密的顆粒感。
每一隻你能吃到的黃油蟹,都是大自然的饋贈:
要享受一直黃油蟹的美味
需要一方風土的精細締造
與獨得天時的機緣巧合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很高興。
《舌尖》對于人、食物、大自然的人文關懷延續到了《尋味東莞》。
這種延續既在于食物,也在于那些執着于食物本味風土的人。
“食色性也”,這食與色,食既不是食物,色也不是色相。
其實是人對美好事物的追尋。
美好在于你求之不得。
但美好也在于那些不起眼,等你失去才知道珍貴的普通。
僅僅從食物。
這就是美好離我們最近的距離。
不需要任何喚醒,也不必須計較任何價格高低,僅僅一口當初的味道,就能讓你從動物兇猛的野獸,退回到熱愛生活的普通人。
做一個普通人。
挺好。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