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電子設備盛行,任何一個導航軟件都能明确的幫助你在地圖中找到位置。但古代在科技落後的情況下,是如何繪制出一張張精準的地圖的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很多曆史地圖都是不計較準确性的。在中國文化中,地圖不但用于表示距離,也用于顯示權力或者進行教育,以及用于美學的欣賞。
古人将地圖稱作“輿圖”。“輿”指的是車輛,古人繪制地圖時就是駕着一種叫做“記裡鼓車”的馬車丈量世界,馬車行到哪裡,地圖便畫到哪裡。
至于地圖之外的世界,不是一片蠻荒,就是與己無關。在古代中國,隻有統治階級才有能力組織大規模的地圖測繪,也隻有作為知識分子精英的士大夫才掌握着繪制地圖的秘密。
中國有記載的最古老的地圖繪制在4000年前夏禹的九鼎上。相傳大禹成功治水後,各部落與方國奉大禹為最高統治者。
華夏遂分九州,大禹命人鑄造九鼎,分别繪制各州的山川形勢。鼎成後藏諸國都,普通百姓難得一見。
九鼎上的原始地圖,如同古埃及人的地圖,都是一種對于土地所有權的聲明。
那麼繪制地圖要采用什麼辦法呢?
西晉地官,後官至宰相的裴秀将其總結為六項制圖原則,也就是有名的“制圖六體”:分率、準望、道裡、高下、方邪、迂直。
分率就是比例尺,即确定面積和長寬的比例;準望就是方位,即校正地圖各部分之間的相對位置;道裡就是距離,即道路的裡程;高下、方邪、迂直指的大體就是比較和校正不同地形所引起的距離偏差。
裴秀的制圖六體為後世的地圖測繪者所沿襲,在16世紀西方傳教士利瑪窦帶來西方制圖理論之前,一直是中國占統治地位的制圖傳統。
除了裴秀,古代地圖科學史上還有一位世界公認的地圖學家。
希臘的托勒密,他曾研究了怎樣在平面上描繪地球球面的問題,提出了兩種世界地圖的畫法,一種是把經緯線繪成簡單扇形,一種是繪成球形,叫做地圖投影學。
這是很重要的基礎,也是早期西方對地圖學最主要的貢獻之一。
托勒密在他的著作《地理學指南》中論述了地球的形狀、大小、經緯度的測定方法,并選定經過大西洋中的費羅島的子午線。
這一方法一直沿用到1884年。他是第一個用普通圓錐投影繪制成世界地圖的人,他的作品在古代西方地圖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稱之為地圖科學的奠基人。
由此可見,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即使在沒有先進技術的當下,才智過人的學者也能夠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