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講的是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葉子上長了蚜蟲他卻不屑一顧,鄰居好心勸他,他也不聽。後來蚜蟲越來越多,小葫蘆都落光了的故事。這篇課文除了要讀好人物,感受人物形象,故事的道理也非常重要。在課堂上,孩子們對于故事道理的回答很精彩:種葫蘆的人為啥最後一無所獲呢?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要聯系的看待問題;如果隻顧結果而不考慮過程,有可能到頭來一無所獲;要能接納善意的勸告……
一、生字部分,要生字結合熟字對比記憶,組詞要注意增加詞彙量。
1.“蘆”是第二聲,比如“蘆葦”,但它在“葫蘆”一詞中讀輕聲。
2.“謝”大多用于口語,表示感謝,課文中“花謝”可以運用查字典選擇字義的方法,以明确其“枯萎、掉落”的意思。
3.“盯”表示注意力集中地看,組詞容易出錯。一是詞彙量少,二是和同音字“叮”混淆。
4.“賽”可以和剛剛學過的“寒”對比識記,也可以和“塞”對比記憶,增加識字量。
5.“怪”和“慢”都是豎心旁,表示和心裡的想法、感受有關。
6.“棵”組詞時,很多孩子慣性組詞為“一棵”,量詞組詞确實有困難,但可以借助字典補充詞彙量。比如:花棵、幾棵、棵子。
二、課文部分,要讀好人物對話,尤其是反問句、感歎句,感受人物形象與古詩蘊含的道理。
1.課文中的感歎句,表達了強烈的感情或語氣。“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啊!”要讀出喜愛、滿意、贊歎之情。“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要讀出滿不在乎、不屑一顧的感情。“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要讀出對葫蘆長勢的期待。“快治一治吧!”要讀出鄰居的急切。
2.課文中的反問句,同樣表達了強烈的語氣或感情。“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寫出了種葫蘆人的自信、驚訝。用陳述句表達就是“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3.要關注文中的細節,比如動詞、短語、成語、提示語等。
第一小節的一連串動詞寫出了葫蘆長勢很好。尤其“挂”生動形象寫出了小葫蘆垂下來的樣子。這一小節的形容詞“細長的”、“雪白的”寫出了形狀和顔色特點。
第二小節的“盯”表示專注地看,類似表示看的詞語還有很多,孩子可以讀一讀、記一記,也增加識字量。“自言自語”表示自己對自己說話。
4.最後一小節,“蚜蟲更多了”、“滿滿變黃”、“一個一個都落了”,層層遞進,可以想象到種葫蘆人的難過、後悔。
5.結合課後第一道題“種葫蘆的人想要葫蘆,為什麼最後卻一個也沒得到?”回顧全文,感悟故事道理。孩子們說得很精彩,“因為他不聽鄰居好心勸告,最後什麼也沒得到。”“因為他不關注細節,忽略了小小蚜蟲的危害,最後一無所獲。”
但是大多數孩子想不到,看待事物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這一點對于低年級孩子來說還有難度,需要老師補充。
6.拓展部分,如我課本筆記所示。時間充裕,可以讓孩子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
三,要重視每課練習,将知識及時鞏固。
課堂上孩子聽得再認真,也隻能吸收掉一部分知識,更多的需要課後複習、習題鞏固。很多網友問我們用的練習題是什麼?我們這十年來,用過多本練習資料,但最近幾年基本固定下來,就是《5 3 天天練》。這套練習冊有同步練習習題本子,知識點總結小冊子(裡面是每課知識詳細總結,還有單元知識總結梳理),以及單元測試卷等,可以說一套在手,預習、複習和課後練習都能兼顧了。而且裡面習題側重基礎知識的同時,還有知識的靈活拓展,尤其是寫話訓練,非常好用。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總體較簡單,孩子精彩回答之後,是對課文的熟讀以及自己的深入思考。這是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更為重要的一種學習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