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如果程度不嚴重,避開緻敏原就好
【過敏患者自述】我的身體非常容易過敏,春天遇到花粉、吃東西遇到海鮮、穿衣服遇到化纖的衣服都可能使皮膚出小紅點、發癢,雖然不是特别難受,但是好煩人啊。
朋友中不少人都是過敏體質,每次聚會吃飯都很麻煩:有的人不吃魚,有的人不吃蝦,有的人不吃牛肉,有的人甚至不吃黃花菜!再後來,聚會逐漸就變成吃西餐了——一個人一份,自己吃自己的,誰也别挑了。
大部分過敏體質的人,大多是對一兩種特殊的東西過敏。生活中稍加注意一下,就可以躲開過敏原。比如對某些特定的食物過敏的,那就要在飲食中避免這類食物;有的人對花粉過敏,那就在開花的季節少出門,出門的時候戴口罩使自己少接觸花粉。
但是,總這樣也不是很方便。比如不能吃某種食物,聚會的時候很麻煩不說,看着别人吃着美食,自己吃不到,那多遺憾啊。我有一個喜歡美食的朋友,就特别受不了過敏之苦。說來奇怪,她過去對任何食物都不過敏,可以随便吃喝。但出國兩年後,不知道為什麼,她開始對海鮮過敏,慢慢地,一點兒海鮮都不能吃了。
她是個很大條的人,剛開始不覺得不能吃海鮮有什麼問題:不就是不能吃魚嘛!姐吃牛肉!吃羊肉!吃大排骨!
那陣子她回國,我每次看到她都是興緻勃勃的,風卷殘雲照吃不誤。
但是,作為一個狂熱的美食家,怎麼能長時間地不吃海鮮呢?大吃了一陣子後,她開始懷念起海鮮了。這段時候,她聽說了醫學上有“脫敏”療法,可以治療過敏,她問我她需不需要做一個脫敏治療。
我的回答是,可以做也可以不做,看她有多麼想吃海鮮了。
每個人過敏的程度不同,可輕可重。輕的僅僅是皮膚上起一些小紅點,紅一些物理降溫,主要的辦法是讓孩子穿寬松的衣物,适當降低室内溫度,以及用溫水擦拭患兒的肢體。
有一個常見的誤解,有的人以為,發燒要“捂汗”,要避免涼風吹身體,不能讓孩子“着涼”。所以有的家長遇到小兒發燒,反倒要把孩子渾身捂得很嚴實。這是錯誤的做法,用衣服捂着孩子,孩子的體溫不降反升,會更加傷害孩子。應該解開寶寶衣物或者包被,散去孩子身體的熱量,不宜用涼風直接吹寶寶,但室内空氣也不宜過高。
還可以用30℃~36℃的溫水浸濕毛巾,稍稍擰幹後,擦拭寶寶的脖子、胳膊、腋窩、大腿根部、手腳心,以微紅為度;或者用這個溫度的水給寶寶洗澡。每次擦拭或者洗澡控制在15分鐘左右,可以比較有效地降低體溫。要注意的是,成人在物理降溫的時候可以用酒精擦拭患者的皮膚,但不能用酒精擦拭寶寶,因為酒精會被寶寶的皮膚吸收,造成寶寶酒精中毒。
還要注意的是,無論是用藥物降溫還是用物理降溫,都隻是“治标不治本”,都隻能暫時降低體溫,一旦藥效和物理效果消失,孩子的體溫還會回升。因此,在退燒的同時必須要積極治療病因,隻有把病因治好,燒才能真正地退下去。
因為退燒藥和物理降溫隻能起臨時的作用,在有的家長看來,小兒的發燒會有反複的情況,退燒一陣後又重新發燒,讓家長覺得疾病好像反複難纏。其實不要慌張,要認識到這屬于正常現象,隻是藥效過去了而已。小兒發燒基本要持續三天,隻有找到病因了,才能真正退燒。
有的家長以為,小兒發燒如果不退,會“把腦子燒壞了”,這是對“化膿性腦膜炎”等病的誤傳。這類疾病是由于細菌感染了腦子導緻的,患兒會出現高燒,其中一部分人在退燒後會出現智力障礙等後遺症。有的家長本末倒置,産生了“小兒發燒會把腦子燒壞”的說法。其實,一般的發燒是不會把腦子燒壞的,隻有體溫超過42℃才可能對大腦造成傷害,這種情況非常少見。家長在孩子發燒到39℃時就應該送孩子去醫院了。
除了退燒外,還要注意給患兒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避免脫水。患兒在發燒癢一些,過一陣就好了。嚴重的過敏患者,可能會引起休克、哮喘,甚至很快窒息、死亡。
對于緊急的過敏反應,比如因為過敏産生的窒息,當然需要立刻治療。一般采用的手段是激素治療,可以很快解除身體的過敏反應。但是激素治療不能根治過敏,患者下次遇到了過敏原,還是會出現過敏反應。因此哮喘病患者要經常随身攜帶治療哮喘的噴霧劑。
要想根治過敏,主要的辦法是脫敏療法。脫敏療法本身不是很複雜,但治療的關鍵是,必須要先找到過敏原。在開始治療之前,醫生會先用一些常用的過敏原在患者身體上試驗找到了是什麼東西導緻的過敏,才能有針對性地治療但問題是,生活中的過敏原所涉及的範圍非常廣,類型多種多樣,有的時候很難确定患者的過敏原,因此對于一些患者來說,脫敏治療并不理想。
有些患者的過敏反應不是很嚴重,不過就是癢一會兒,隻要能脫離過敏原就好了。相比有限的危豁和難度較高的治療,這部分過敏患者可以考慮不去醫院治療。
一般來說,過敏患者應不應該去醫院治療,主要是看過敏反應是不是可以忍受。過敏情況不嚴重,患者可以忍受的,可以不去醫院治療,平時注意躲避過敏原就可以了。過敏情況特别嚴重,可能會危及生命或者嚴重影響生活的,那就要去醫院治療。就算不能脫敏,也要随身攜帶急救藥物,避免危及生命。
大部分的過敏患者,平時要做的是盡量躲避過敏原。首先要通過觀察過敏規律,找到可能的過敏原。一般都和粉塵、食物、衣物、化妝品、動物等有關。找到過敏原後,在生活中要盡量避免接觸這些物品。平時注意生活規律,少吃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少喝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出現了過敏瘙癢後,及時脫離過敏原,不要大力抓撓,不要用熱水燙,避免傷豁皮膚。
症狀:
接觸某些特殊的物質後,出現皮膚發炎、瘙癢等敏感症狀。
自我觀察:
1.症狀可以忍受,不會危及生命。
2.離開過敏原後,半天内有明顯好轉。
建議:
滿足以上全部條件,可以暫時不去醫院。治療過敏反應的主要辦法是脫敏治療。但是脫敏治療效果并不一定理想,如果過敏的情況不嚴重,可以不采取治療,平時注意避開過敏原即可。
家庭護理要點:
注意躲避生活中可能的過敏原。
了解更多養生小知識,請點擊下方(養生專欄)人人都需要了解的健康科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