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夏至三更便入伏是什麼時候

夏至三更便入伏是什麼時候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0 23:29:58

#真知新坐标#​

導讀:“伏天”之說從何而來?伏日,如何計算?為何要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算起?“中伏”為啥是最熱的一伏?

夏至三更便入伏是什麼時候(伏天之說從何而來)1

俗話說“夏至不到莫言熱,冬至不到莫說寒”。夏至節氣過後,一年之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三伏時節馬上就要到了。伏天的氣候特點就是悶熱、潮濕,稍微一動,便渾身是汗,汗津津的給人體感極為不适。悶熱的天氣加上身體上的不舒服,往往讓人苦不堪言,所以,伏天又叫作“苦夏”

夏至三更便入伏是什麼時候(伏天之說從何而來)2

“伏天”之說從何而來

伏天起源于春秋時期的秦國。《漢書.郊祀志》注中說:“六月伏日也,周時無,至此(秦)乃有之”。

夏至三更便入伏是什麼時候(伏天之說從何而來)3

古人說“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夏至和冬至是一年中陽氣和陰氣分别達到極緻的日子,也是陰陽二氣開始逐漸轉換的日子。夏至日,陽氣達到極緻,此後陰氣将起,迫于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曰“伏日”也。

夏至三更便入伏是什麼時候(伏天之說從何而來)4

伏日,該如何計算

古人用“幹支紀日法”來計算時間,即把十天幹與十二地支相結合起來,組成六十組不同的名稱,來循環使用計日。古代人是旬休制度,每工作一旬,休息一次。

夏至三更便入伏是什麼時候(伏天之說從何而來)5

雖然,我們現在看起來這種“計日法”有些複雜,但對古人來說,這就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星期計日法”是沒什麼兩樣的。不過就是一個星期有七天,而一旬需要十天而已。

夏至三更便入伏是什麼時候(伏天之說從何而來)6

俗語說“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就是頭伏開始的時間;第四個庚日是中伏開始的時間;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則是末伏開始的時間。其中,頭伏和末伏均為10天,中伏時間不固定。

夏至三更便入伏是什麼時候(伏天之說從何而來)7

今年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是7月16庚午日,所以今年頭伏的第一天就是7月16日。依次類推:今年頭伏是7月16~7月25日;中伏是7月26~8月14日;末伏是8月15~8月24日。

夏至三更便入伏是什麼時候(伏天之說從何而來)8

伏天,為啥不是夏至後立刻就入伏,而是要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算起

古人雲“天道速,地道遲”,夏至雖然是太陽光照最長的一天,陽氣達到極緻的一天,但卻不是最熱的一天。因為事物都需要一個積累轉化的過程,氣溫也是一樣,雖然夏至後氣溫越來越高,天氣也越來越熱,但大地吸收了熱量以後,需要一個轉化并釋放的過程,這也就是為何夏至後,不能立刻入伏,而需要在過段時間的原因。

夏至三更便入伏是什麼時候(伏天之說從何而來)9

古人依據陰陽五行學說,把一年分為“五季”,即春、夏、長夏、秋、冬五季。“長夏”指得就是三伏這段時間,因其在夏至之後,又叫作“長至”

夏至三更便入伏是什麼時候(伏天之說從何而來)10

“長夏”處于夏季和秋季之間,夏為陽火,其性烈;秋為陰金,其性斂;長夏為溫土,其性中,正好中和夏陽火之烈,藏秋陰金之斂,故,伏者何也?乃是藏陰金之氣于熾熱之中,五行變化、陰陽交換之日也!

夏至三更便入伏是什麼時候(伏天之說從何而來)11

庚者,更也,有所更替也。庚又屬陽金,金怕火,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

這就是古人為什麼要将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作為伏天開始的原因。

夏至三更便入伏是什麼時候(伏天之說從何而來)12

“中伏”為啥是最熱的一伏

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中伏”,每年進入三伏天之後,天氣都是很熱的,特别是中伏的時候,往往是最熱的。

夏至三更便入伏是什麼時候(伏天之說從何而來)13

入伏後,氣溫越來越高,大地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逐漸累積下來,一天比一天熱。到了中伏的時候,積累的熱量達到高峰,加上受降雨的影響,空氣濕度變大,天氣開始逐漸變得悶熱起來,讓人難以忍受。在加上陽光的照射,地面輻射增溫,給人的感覺也就更熱了。

夏至三更便入伏是什麼時候(伏天之說從何而來)14

諺語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大暑,灌死老鼠”,頭伏和中伏正處在小暑和大暑節氣之中,我們不僅要做好防暑準備,還要注意預防洪澇災害哦!

三伏将至,你那裡開始熱了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