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嗨,我是蔓秋清婉,拾一卷詩詞,遇見美好的自己,感謝關注~
前段時間在微博上又看到一位網友的評論,“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我隻輕輕地瞟了一眼,便關上手機,合上電腦,打開音樂,随手拿起一本宋詞讀了起來。
聽着音樂的節奏一點一點穿透神經,大腦,血液,流向全身,腦海裡不住地浮現“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的字眼,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蘇轼的這首《蝶戀花》就被世人誤解成這樣的膚淺之意呢?
蘇轼作為北宋的大文學家,他的詞多以豪放著稱,清曠雄奇,“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但其實他也擅長婉約詞,這首《蝶戀花》便是他婉約詞中的代表作。
南宋王灼在《碧雞漫志》中說,“東坡先生以文章餘事作詩,溢而作詞曲,高處出神入天,平處尚臨境笑春。”可見,蘇轼在這首詞中揉合了婉約與曠達雙重情懷,他将暮春的景色寫得清婉雅麗,深笃超邁,有非常之美,到底美在哪裡?我們一起來看這首《蝶戀花》:
蝶戀花
宋·蘇轼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詞的上阕是一派暮春之景,蘇轼的視線從不遠處的一棵剛剛結子的青杏開始,春天就要過去了,花兒都凋謝了,那僅剩的一點點殘紅也都快褪盡了。
就在花落的同時,杏樹卻已經結出了青澀的果實,雖然花的凋謝,春的逝去,總不免讓人感到淡淡的憂傷,但是新生命的開始又何嘗不令人欣喜呢!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蘇轼的視線慢慢離開枝頭,看向那更廣闊的空間,燕子在天空中輕盈地飛來飛去,青山綠水環繞着村上人家。
一個“繞”字生動形象地再現了村莊環境的優美,讓人聯想到綠水環抱着的恬靜,清幽和淡雅。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是流傳千古的名句,世人總喜歡在“天涯何處無芳草”後面再加上一句“何必單戀一枝花”用來安慰失戀的人,意思是說,天底下好的人多得是,失去了一個還會遇到更好的,不必耿耿于懷。
其實這完全是後人曲解了蘇轼詞中的意思,清代詩詞理論家王世禛評這兩句說,“‘枝上柳綿’,恐屯田緣情绮靡,未必能過。”我們都知道柳永是宋代著名的婉約派詞宗,王世禛說蘇東坡的這兩句柳永都未必能超過,可見評價之高。
時已暮春,當蘇東坡一次又一次望向村口的那株柳樹,雖然柳枝上的柳絮被風越吹越少,但是那滿眼可見的碧綠青草,又将會是一番勃勃生機啊!
于低迷之中作曠達語,這就是最真實的蘇東坡,他總能在艱難的日子裡,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來。
相傳蘇轼谪居惠州時,命侍妾朝雲歌此詞,朝雲歌喉将啭,淚滿衣襟,東坡問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
可見這兩句寫得多麼深婉感人,朝雲每每讀此詞都淚落成珠,不久後便抑郁而去,從此以後蘇東坡再未唱此詞。
朝雲是了解蘇東坡的,她知道他的“滿肚子不合時宜”,她知道他所遭受的苦難,但是她不能理解的是,為何一心效忠國家的人卻總是屢遭貶谪?這看似曠達的語言裡飽含了蘇東坡多少的心酸苦楚!
“牆裡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綠水環繞的人家高高的圍牆外就是大道,路上的行人路過圍牆,能聽到蕩秋千的少女那悅耳動聽的歡笑聲,這是一幅多麼青春洋溢的畫面。
在這兩句裡蘇東坡使用頂真格分别重複了“牆裡”“牆外”,讀來朗朗上口,一氣呵成,讓人仿佛插上想象的翅膀,穿梭于牆裡牆外的佳人和行人之間。
“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然而牆裡少女的笑聲漸漸地消失了,牆外的行人感到怅然若失,本是少女灑下的一片笑聲引得牆外的行人忍不住駐足,現在少女杳然而去,隻有行人還在原地凝望着秋千,煩惱頓生。
許多人認為這裡的“多情”和“無情”是用來表達愛情的,其實又何止是愛情讓人徒增煩勞,屢遭貶谪的愁苦,人生不遇的感懷,一心報國卻遭排擠報複的壓抑,怎能不讓人感到悲涼!
關于這首詞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有人說是黃州,有人說是惠州,還有人說定州的,也有人說這首《蝶戀花》是蘇東坡懷念他的妻子而作。
不管人們現在如何理解這首詞,我們都從蘇轼的詞中看到了他身處逆境中的達觀胸懷,春殘花謝固然讓人感傷,但是殘紅中也有生的希望,往後的日子還很長,路始終是要靠自己走下去的,唯有心懷希望,向陽生長!
~~END~~
往期精彩圖文:
元好問這千秋萬古一問,問出了古今多少癡兒女的心聲?
李白愛情長詩《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