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桓大司馬
近期為了理解中央世界的曆史運行邏輯,大司馬看了不少波斯帝國和阿拉伯帝國乃至伊斯蘭世界的曆史,發現這些領域裡大家有不少認識誤區,所以打算寫點這方面的文章來澄清一下。這是第一篇,看看大家是否喜歡。
從地中海東岸(含埃及)到中亞(含我國新疆)的廣大區域,是人類文明的發源之地,從某種程度上說,歐洲文明和東亞文明都是在此基礎上的變體。這片區域被稱為“内陸亞洲”或者“中央亞洲”,簡稱内亞或中亞,《中斷的天命》的作者塔米·安薩裡則對應東西方世界,将之稱為“中央世界”。
中央世界的内部交流頻繁,中央世界的各民族和文明有相當多的共同點,故而被視為一個世界。擴大點看的話,中央世界的屬性向西還可以延伸到北非、小亞細亞和巴爾幹半島,向東則可以延伸到蒙古高原和大興安嶺。
中央世界最初的中心是兩河流域(今伊拉克),以蘇美爾、阿卡德、亞述、巴比倫為代表;波斯帝國建立後則轉移到波斯;亞曆山大征服之後的希臘化時代轉移到叙利亞;阿拉伯帝國崛起後又一度轉向阿拉伯。
阿拉伯帝國的鼎盛時期
基本囊括了中央世界
其中,伊斯蘭教的建立和阿拉伯帝國的崛起,是人類曆史上的一件大事。由于阿拉伯人早期對曆史記載的不經意,以及今天阿拉伯世界堪憂的現狀,容易讓大家對阿拉伯帝國早期的曆史産生一些誤解,大司馬準備寫幾篇短文澄清一些誤解,這是第一篇。
阿拉伯有六個不同的世界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阿拉伯半島的地理,然後就可以知道阿拉伯人在崛起前夕,其社會形态究竟是怎麼樣的。
阿拉伯半島的地形
占據阿拉伯半島絕大部分面積的,是中央的内志(一譯納賈德)大沙漠,這裡面居住的是遊牧的貝都因人。他們居住在沙漠裡星星點點的綠洲上,生存環境極其惡劣但是樂此不疲,擅長飼養駱駝,喜歡血親複仇和儀式化搶劫,勇猛彪悍,而且性格淳樸。大家一般會把阿拉伯人想象成全是貝都因人這種,其實他們隻是阿拉伯人的一部分。
在阿拉伯半島的東南部的阿曼地區,靠近波斯灣。從5000年前兩河文明興起開始,阿曼就與兩河城邦頗有交流,是較早進入文明時代的地區之一,4000年前他們就劃着蘆葦舟,在兩河流域和波斯之間做生意。不過,阿曼地區雖然商業繁盛,但是可居地狹小,沒有發展出大型文明。
阿拉伯半島西南部的也門地區,因為北部的高山擋住了海上來的水氣,所以降水量豐沛,是阿拉伯半島上少有的宜農地區,也通過紅海、波斯灣與東羅馬和波斯有所交流,于是在曆史上建立過一定規模的王國,阿拉伯帝國崛起之前就有過統一阿拉伯半島南部的希木葉爾王國。
阿拉伯半島的西部,是漢志(一譯希賈茲)地區,地處紅海東岸,麥加和麥地那都在漢志地區。這一地區由荒漠與綠洲交替構成,難以發展大規模的農業,但是随着東羅馬通過紅海與印度的貿易,以及對阿拉伯半島的乳香的需求,漢志地區成為了阿拉伯半島商業最發達的地區。這裡的人見過世面,有一定的文明成就,對附近的其他文明不算陌生,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就出現在這個地區,日後阿拉伯帝國早期的精英也大部分出自漢志。
阿拉伯半島的西北部,是東羅馬帝國扶植的阿拉伯仆從國加薩尼王朝,這裡的阿拉伯人雖然從屬于東羅馬帝國,但是有高度的自治權,他們的生活類似于契丹人的半定居的方式,整個國家治理得不錯,而且是東羅馬帝國與阿拉伯遊牧部落的中轉站,商業比較繁榮。
阿拉伯半島的東北部,則是波斯薩珊王朝扶植的阿拉伯仆從國拉赫姆王朝,地處幼發拉底河的農地與阿拉伯沙漠的交界處,有一定文明成就,而且統治者喜歡贊助文學,阿拉伯詩歌在此地特别繁榮,對阿拉伯民族的塑造有推動作用。
當時的阿拉伯,就是這樣幾塊非常不同的區域,可以說商人、農民、牧民、海員,什麼樣的人都有。所以阿拉伯大征服不是一夥沙漠裡騎駱駝的遊牧民殺出來蹂躏文明地區,而是主要由漢志精英領導的農商牧漁諸多人群的結合體,作為一個宗教教團向外擴張。
阿拉伯半島雖然文明不算發達,但一直屬于文明的邊緣區域,跟單純的蠻族不一樣。在公元前,阿拉伯人的一支納巴泰人就建立了納巴泰王國,他們利用沙漠商路緻富,沙漠裡的佩特拉古城就是納巴泰王國建立的奇迹,阿拉伯人菲利普甚至當過羅馬帝國皇帝。
閃米特人的一神教傳統
阿拉伯半島既然人群成分如此多元,生計五花八門,要整合起來其實難如登天,但是還就被整合起來了。整合他們的并不是軍事,因為破碎的地形無法建立大帝國;也不是商業,因為商業一體化并未完成;整合他們的是宗教。
這就要涉及到閃米特人悠久的一神教傳統。閃族包括腓尼基人、猶太人、阿拉伯人,以及兩河文明除蘇美爾人以外的其他人群阿卡德人、亞述人、阿摩利人、迦勒底人等等。
上古時代遍布全球的薩滿教的意識形态中,諸神中一般有一個至高神和一群主導具體事務的神,至高神地位尊貴,但因為不管具體的事務,跟一般人隔得比較遠,所以不那麼被人親近,許多文明更加親近主導具體事務的小神,于是形成了多神教。這個至高神有時候會成為多神教的主神,但不會特别受尊敬;有時候會成為一套神聖法則;有時候則會成為一神教的唯一真神(當然從重要的神到唯一真神一般有個發展過程)。
最早的帶有一神教意味的宗教是産生于波斯東部的瑣羅亞斯德教,也就是漢籍中的祆教、胡天,伊斯蘭世界予以貶稱的拜火教,他們有一個主神阿胡拉·馬茲達,但是因為薩滿教和多神教的影響,瑣羅亞斯德教的一神教意味被薩滿意味大大的沖淡了。而在埃及和受其影響的迦南地區(今巴勒斯坦),自從新王國第十八王朝法老埃赫那吞的改革之後,也有一神信仰的氛圍。
與這兩者都有交流的猶太人,經過長時段的宗教建設,創立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一神教猶太教。
公元前12世紀的海上民族入侵,造成東地中海各文明區普遍的毀滅和衰敗,在錯綜複雜的矛盾中,迦南地區的腓尼基人逐漸從陸地民族轉變為海洋民族,向海洋發展,創造了第一個海洋文明。腓尼基人又影響了鄰居希臘人和猶太人,希臘人在東地中海與腓尼基人争雄,與腓尼基友好的猶太人則向南發展,掌控紅海貿易,與阿拉伯和埃塞俄比亞來往密切。
所以,到伊斯蘭教建立前夕,猶太人廣泛定居在阿拉伯半島,阿拉伯人對猶太人的宗教并不陌生,也樂意把自己的先祖與舊約聖經裡的人物聯系起來。伊斯蘭教現在的聖地克爾白天房,阿拉伯傳說就是始建于阿丹(亞當),被洪水摧毀後又由易蔔拉欣(亞伯拉罕)重建的。
伊斯蘭教的聖地克爾白天房
公元前後誕生的基督教原本是猶太教的一個支派,後來獨立發展并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在波斯地區也有不少信徒。穆罕默德去過叙利亞經商,叙利亞是東羅馬帝國的國土,主要信仰是基督教,因此穆罕默德對基督教也不陌生。
最終,穆罕默德參考猶太教與基督教,建立了伊斯蘭教,伊斯蘭教與猶太教的共同點多于基督教,參考了猶太教較為嚴密的律法體系。就是這個新興的宗教,先于國家而把文明形态如此多樣的阿拉伯人凝結成了一個整體,然後推動着這些異質性極強的阿拉伯人建立了阿拉伯帝國。
伊斯蘭教作為宗教,從宗教催生出帝國的獨特曆史政治進程,大司馬将在下一篇文章裡介紹,不知大家想不想看?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曆史陌生化,陌生曆史普及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