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理論
對于體能之概念,體能構造與金字塔一般,為錐體型立體構造,有寬又雄厚之底,方有高且穩之頂。因此在追求寬又雄厚基礎時,體能訓練的理論基礎就顯得相當重要!
體能訓練的一般理論基礎概略都要注意:一、特定原則;二、一般原則;三、體能訓練處方要件,以下逐一叙述。
(一)特定原則
體能訓練的特定原則有五項,如下:
1、訓練方式符合該運動特殊性原則。
2、訓練期間以六周以上為原則。
3、訓練強度配合訓練時間與訓練頻率為原則。
4、訓練頻率以每周三天以上為原則。
5、訓練時間以追求訓練效率為原則。
(二)一般原則
體能訓練一般原則如下:
安全原則、漸進原則、持續原則、超負荷原則、負荷漸增原則、均衡發展原則、殊途同歸原則、效果效率并重原則、重視結果而非過程原則、精神技術體力與環境适應力同時訓練原則。
就以上兩項原則,基礎訓練理論要面面俱到,訓練上方能産生最大效果,如過度講究理論,而實務上沒有考慮訓練的現實環境,再好理論也是無濟于事。而在訓練過程中若忽略訓練原則,則容易發生事倍功半,甚至選手受傷、疲勞(Fatigue)、過度負荷(Overload)等反效果,這是不可不知的。
(三)體能訓練處方要件
訓練或鍛練(Training)它是一門講究科學的學問,要達到預期訓練效果其過程要合乎科學。因為它需要應用醫學、生理學、生化學、營養學、、、知識,設計出最合适訓練處方(Training Program)方可達到預期效果,設計處方要件有四,即 TIDF:
T= Type of Training(考慮采取何種訓練方式)
I= Intensity of training(強度應如何)
D= Duration of Training(訓練的時間及期間應如何)
F= Frequency of Training(訓練次數、頻率應如何)
因此在訓練期間(别)要分辦清楚外,還需注意訓練時間、頻率、強度、組數及方式等要點。
二、訓練理論
對各項體能訓練理論基礎,依多位學者見解針對本文主題分别整理:
(一)速度及敏捷性
(二)速耐力
(三)肌力(爆發力)
(四)肌耐力等,以下叙述
(一)速度及敏捷性訓練理論
速度指人體移動能力有快慢之謂。由于速度深受遺傳、體型、年齡、性别、體重、疲勞、肌肉長度、肌力、溫度等因素影響,因此,追求改善隻有在五大類增補劑或加強訓練以彌補先天遺傳不足。
速度訓練法有多種,如重複訓練(Repetition Method)、間歇訓練、節奏訓練。對于頻率以每周二到三次為宜,強度則介于80~100%之間。組數則以球場長度和球員位置而言,以四到八組為宜, Gare則認為籃球選手之前鋒與後衛要比中鋒多1/4組較适合。在速度訓練上之休息比例(Work : Relief Ratio),中學生與大學生應是一比二,社會組應一比一點五,國家隊則以一比一為宜。
敏捷性指正确而快速改變身體或部份身體方向位置之能力謂,它是力量、反應時間、動作速度、動力和協調等競技能力要素的結合體。現代籃球,球員不夠敏捷,除非他身材夠高大,敏捷性也到達某一水平,否則還是難以在球場生存的。
敏捷性訓練,有采用重複訓練(Repetition Method)即折返跑,或聽聲音來練習移動,也有利用屏幕指示方向移動練習敏捷,常見的是教練以手勢引導球員移位的練習。
(二)速度耐力訓練理論
此處所指速耐力乃長時間無氧耐力(Long teRM anaerobic performance capacity)而言,因為籃球場地長28公尺寬15公尺,在比賽中,快攻與回防往返次數最高約四到六次,亦即約28公尺X 6趟左右之168公尺距離,所以在訓練目标則以此來設計。
速度耐力訓練方法有很多種,它與培養的能量供應系統、訓練期别有關,如賽前期偏重培養ATP-PC 系統能量供應訓練、準備期則偏重在有氧與乳酸系統的能量供應訓練。
(三)肌力(Strength)訓練理論
所謂肌力乃指某一肌肉或肌群,對抗阻力以最大能力所産生的最大力量稱之。因此要增加肌力隻有增大肌肉,而增加肌肉的方法有訓練與電刺激以及五大類增補劑的氨基酸服用,或心智訓練。
肌力訓練法一般有三種,其一利用等張(Isotonic)之重量訓練,其二也是利用重量訓練器材(電動)等速(Isokinetic)或等動訓練,其三則以人為(選手與選手之間)、外物之等長(Isometric)訓練。肌力訓練的反複次數(RM),一般以能夠從事七至十二次為最佳範圍,負荷能力在一至六次為爆發力訓練,十二次以上則屬于肌耐力訓練。就頻率而言,概以每星期實施三至五日(或次)為原則,比賽期頻率在考慮戰術訓練時間下,則以二至三日(或次)較妥當。
肌力訓練時要注意不同肌群的訓練效果,以及給肌肉有适當的休息時間,一般以大肌肉群先行訓練(例如大腿肌群),再來才是小肌肉肌群(例如手臂),并且交替訓練使之輪流休息。肌力訓練經過一至兩周後,大抵選手即能适應,因此要随即調整增加訓練次數,如此才能達到漸增負荷原則。
(四)肌耐力(Musclar Endurance)訓練理論
由于耐力差者,肌耐力必不佳;肌耐力差者,肌力必不佳;肌力差者,爆發力必不佳;爆發力差者,速度必不佳;速度差者,運動能力必不佳。
肌耐力訓練法與肌力訓練相同,也是利用等張(Isotonic)、等速(Isokinetic)或等動訓練、等長(Isometric)訓練,其訓練效果各有所長,各有優缺點,當然也需因應器材、設備充足與否來取決。對于肌耐力訓練頻率,大部份傾向每周三次以上,也有研究顯示,每周五次之頻率比每周三次之頻率進步更顯著。就頻率而言,與肌力訓練相同,概以每星期實施三至五日(或次)為原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