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

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5:13:08

沒想到會來柳州工作,而且一呆竟然是十六年!這是我職業生涯呆得最久的地方。來柳州工作,其機緣巧合,想想就是因為2000年的那次瞻谒柳侯祠。

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三次瞻谒柳侯祠)1

1、柳州柳侯公園大門

2000年的暑假的一個周末,我請假帶着正讀初中的女兒從南甯回桂林,途中經過柳州,也順便看看在柳鐵工作的弟弟。到柳州城,帶女兒去哪逛逛好呢?要對女兒學習有益處才行。想起中學課本裡的古文中篇目,也就想起柳州有個紀念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柳侯祠。

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三次瞻谒柳侯祠)2

2、柳宗元石像

不成想,瞻谒過柳侯祠後,離柳回桂林,再返還南甯上班時,領導就找我談話,說南國早報要成立柳州新聞中心,準備招十多個記者在柳州工作,完全占領了南甯市場的早報要開辟廣西第二大城市的柳州市場,任命我為早報柳州新聞中心主任。但雖說是中心主任,卻把我比在南甯的其他三個中心的主任低半格,待遇級别其實還和我原來的總編室副主任一樣,隻補助一定工分但還要搶工分,感覺也是一種貶谪。立馬就要跟總編副總編一起去柳州着手前期的招聘記者選定站址工作。領導态度決絕,沒有任何的商量餘地。

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三次瞻谒柳侯祠)3

3、柳侯祠大門

我舍棄在桂林地區報社中層幹部位置和已經分配有指标在建的市中心的三房兩廳,從桂林出走調到南甯孤身打拼站穩腳跟,好不容易才把妻子從桂林調來南甯一家團聚兩三年時間,這回又得别離妻小去柳州工作。女兒頓時落淚,妻子埋怨道:“叫你去拜柳侯祠吧,柳宗元是被貶的官員你也去拜,這回自己也被貶去柳州了吧!”

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三次瞻谒柳侯祠)4

4、鎮館之寶《荔子碑》

柳宗元去柳州是被貶谪的。唐代永貞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唐德宗李适駕崩,唐順宗李誦繼位,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劉禹錫德等一批青年才俊得到重用,進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是為“永貞革新”。僅僅百餘日,因為俱文珍等人發動政變,幽禁唐順宗,擁立太子李純為唐憲宗。柳宗元因此由禮部員外郎被貶谪出京。先被貶為永州司馬,柳宗元寄情山水抒懷狀物,寫出了《黔之驢》等寓言、《江雪》等詩篇,還有“永州八記”的脍炙人口的山水遊記文章,其首句便是“永州之野産異蛇”的《捕蛇者說》更是成為高中課文必背篇目。在永州一呆十年,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十二月,朝庭诏令柳宗元、劉禹錫等五司馬應征還朝。柳宗元等五人回長安月餘,卻再次被貶到比永州更遠的南荒之地的柳州為刺史,雖由副市長的司馬升為市長的刺史,但是離京城更遠。

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三次瞻谒柳侯祠)5

5、柳侯祠内的甬道

我隔了上千年來拜谒他這位唐代的政治失意、文才斐然的散文大家,難道是他看我虔誠而顯靈把我招來柳州為徒?我在柳州幹了一年,與同事們為早報占領柳州市場作了開拓,也為之後的南國今報成立作了鋪墊。然而小女正面臨中考,說什麼我也要回南甯工作。為兒女前途着想的理由最容易打動領導。終于一年後我調回了南甯。再見了,柳文候,柳柳州!

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三次瞻谒柳侯祠)6

6、柳刺史臨案公辦

但是,似乎柳宗元沒忘記我這曾去虔誠地瞻谒過。2003年6月,報社領導又找我談話,認為我以前在柳州開拓市場熟悉了柳州,還是應該到已經創刊半年的南國今報任職副總編。因為是兩地辦公,可以一半時間在南甯編稿審稿,一半時間去柳州上班。而此時,女兒已經考上南甯的重點高中就讀,我的職稱外語也考過了關。雖然家庭生活上會有不少困難,但畢竟這次是提拔而不是流放,于是領命赴柳。

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三次瞻谒柳侯祠)7

7、曆代瞻谒柳候碑林

再次來到柳州工作,再去瞻谒柳候祠。當初柳宗元到柳州時是什麼心情呢?印象深的是柳宗元在柳州寫給他同被貶谪到邊遠地方的好友的詩,甚至為了好友劉禹錫不被法發配的更遠的黔之地的播州,不顧自身被貶,上述朝廷,甯願自己代替劉禹錫去更遠的播州,“願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使劉最終被改播州為嶺南連州。可見他到柳州時的心情,也足見他是重情操、“士窮乃現節義”之人。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

嶺樹重遮千裡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粵文身地,猶自音書滞一鄉!

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三次瞻谒柳侯祠)8

8、柳宗元批閱書卷

此詩當是唐憲宗元和十年(815)秋天在柳州所作。柳宗元與韓泰、韓晔、陳谏、劉禹錫都因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永貞革新運動而遭貶。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師,再度貶為柳州刺史,官雖進而地益遠是也。詩人到達柳州以後,登樓之際,面對滿目異鄉風物,不禁百感交集,寫成此詩。

也許這次瞻谒是大文豪柳宗元給了我點文氣?不久,我的新聞專著在新華出版社出版,這年底我的正高職稱順利通過。

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三次瞻谒柳侯祠)9

9、山長住房

時光荏苒。再次來柳州工作一晃竟然十五年,在柳州和南甯間也來來回回奔波十五年。其中報社領導也有幾次征求我的意見動議調我回南甯,但自己覺得都已過知天命之年再改部門做别的不容易适應,何況看到自己參與創辦的都市報在柳州得到市民的廣泛認可,離開早報已覺得是離兒之傷,若再開今報豈不是又添棄女之痛?真的離開自己親手喂養大的都市報真如兒女被别人拐賣般肝腸寸割!于是,一直滞留在柳州的本職至今,親眼看到和記錄柳州的變化其實是一件幸事。而今臨近退出江湖前,即将告别工作地柳州,還是再去瞻谒一直蔭蔽滋潤心中的文人标範柳子厚,就算是離開柳州離開今報告退前的告别吧!

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三次瞻谒柳侯祠)10

10、柳宗元生平陳列

戊戌五月,即公元2018年6月,一個陽光燦爛的上午,第三次瞻谒柳侯祠。經過修葺的柳侯祠,各種資料展覽更加豐富。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期間,興利除弊,為當地人民做了很多好事。為政四年,柳宗元“立仁義,裨教化”、提出“官為民役”、“廉潔自律”、“立安元元”,解放奴婢,為民掘井祈雨等,政績斐然,深得民心。他還種植了很多樹木,如在江邊種柳,在城隅種柑。有詩為證:

《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

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

方同楚客憐皇樹,不學荊州利木奴。

幾歲開花聞噴雪,何人摘實見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

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三次瞻谒柳侯祠)11

11、柳宗元像

此詩通過種柑一事,反映了作者任柳州刺史時的生活思想狀況,表現了他不同流俗的堅貞品質,同時也流露了久谪的哀怨。在寫作手法上,作者善于運用典故和比喻,形象生動,含意豐富。

據考證,柳宗元在柳州僅僅待了四年,就客死柳州,客死任上,卒年才47歲。其靈柩運回長安祖墳邊厚葬後,柳州人卻為他建了一座衣冠墓,而後建立柳侯祠,供人們懷念瞻谒。

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三次瞻谒柳侯祠)12

12、柳宗元生平陳列一角

俗話說:“生在杭州,長在蘇州,吃在廣州,死在柳州。”“死在柳州”的一般解釋都是柳州的楠木棺材質量非常好,古時人們都想在死後能有副柳州楠木棺材。至今柳州的小棺材仍然作為工藝品出售,作為祝福人們的“升官發财”的許願。而瞻谒過柳侯祠後,我突然領悟,也許這句“死在柳州”的古話是從柳宗元客死柳州而開始的傳言?

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三次瞻谒柳侯祠)13

13、永州的柳子廟

《左傳》雲:“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柳宗元在柳州四年,留下人們稱頌的政績,算是“立德”、“立功”,而留下千古傳誦的不朽篇章,更是“立言”成功的大文豪。

柳宗元在永州十年創作了三百多篇詩文,而在柳州四年也創作了一百餘篇詩文。這些詩文以治理地方、關心國事、抒發憂憤為主題,反映了柳宗元在柳州期間的思想和活動的軌迹,也反映了他生活的最後歲月裡創作上藝術風格的變化和發展。給中國古代文學留下了不朽的燦爛篇章。

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三次瞻谒柳侯祠)14

14、柳侯公園的柑香亭

相比之下,我們做新聞寫的新聞報道都是“速朽”的“易碎品”,為生活為曆史做個記錄,因為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曆史。隻留下以後的人們在若幹年後到圖書館查找《南國今報》,偶爾看到文章的記者署名,以及所編的報紙一角留下的值班總編、值班主任、編輯、報檢、美編照排人員的名字。《南國今報》除了偶爾節日停報外,天天出報,至今2018年6月28日已經出版了5480期。扣除創刊半年後我才到今報的刊期,在我的參與下,也有5300多期,也就是5300多個日日夜夜的辛勞,記載着5300多天的柳州大事小情,記載着一座城市的點滴進步到巨大變化。

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三次瞻谒柳侯祠)15

15、柳宗元的衣冠墓

由此想起同為唐宋八大家的韓愈為柳宗元所寫的《柳子厚墓志銘》,其中評價道:“然子厚斥不久,窮不極,雖有出于人,其文學辭章,必不能自力以緻必傳于後如今無疑也。雖使子厚的所願,為将相于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其意為:然而若是子厚被貶斥的時間不久,窮困的處境未達到極點,雖然能夠在官場中出人頭地,但他的文學辭章一定不能這樣地下功夫,以緻于象今天這樣一定流傳後世,這是毫無疑問的。即使讓子厚實現他的願望,一度官至将相,拿那個換這個,何者為得,何者為失?一定能有辨别它的人。

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三次瞻谒柳侯祠)16

16、柳侯公園裡的“羅池夜月”

是啊,如若柳宗元不被貶谪仕途通達,這篇篇千年傳送的詩文還會寫得出嗎?他和韓愈的古文運動的領袖位置何在?唐宋八大家安能有他?柳州還會因他而留下一千多年的文脈?

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三次瞻谒柳侯祠)17

17、柳州的東門城樓

哲人說過:生活向你關上一扇門,就會向你打開另一扇門。柳宗元被貶谪,朝廷少了一位将相,而中國文學史上卻多了一位大文學家。不管在什麼位置上,都要适應自身條件有所作為,不為良相就為良醫或為文豪。

也許這就是這次瞻谒柳侯祠得到的真谛?

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三次瞻谒柳侯祠)18

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三次瞻谒柳侯祠)19

18、東門城樓裡的碑文

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三次瞻谒柳侯祠)20

19、柳侯祠前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