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追求民主的盛世城部為何容不下一位哲人的言論?民衆以民主的方式通過了對一個七旬老者的判決,這種方式是正确還是錯誤?而老人面對不公,依然接受了判決,他想要以這樣的态度向人們說明什麼呢?
盛世哲人
蘇格拉底被稱為西方的孔子,這是因為他和孔子都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這個時代并不是靠軍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過理性,對人的生命做透徹的了解,從而引導出一種新的生活态度。
蘇格拉底出身于雅典的一個中産階級家庭,父親是雕刻匠,母親是助産婆。他生逢希波戰争取得完全勝利之時,在伯裡克利的盛世的光輝下成長。伯裡克利作為當時的雅典執政官,是雅典的輝煌與盛世的締造者,因此人們常把雅典的黃金時期直接叫作伯裡克利時代,從公元前461年至公元前429年,曆時32年。自此,雅典成了古希臘的政治文化中心。
當時的雅典是希臘智者雲集之地,自由論辯成為一種風尚,不拘學派,隻有見解,民主的雅典給新知識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年輕的蘇格拉底是其中的活躍分子之一。他雖貌不出衆,但言談話語魅力無限,又極富求學的熱情。智慧的思辨,對社會、人事的哲學思考,這些讓他逐漸成為衆哲人中的佼佼者。他和他的追随者柏拉圖、亞裡士多德由此開創了犬儒派等新學派,并通過他們一直影響到希臘化羅馬時代。可以說,開創希臘哲學新紀元的人要首推蘇格拉底。公元前399年,70歲高齡的他,因論辯被人控告有罪,處以死刑。
悲劇的誕生
如果殘暴的專制政體不容許人們自由的觀點和民主的言論,那麼蘇格拉底被處死還可以理解。但是偉大的哲
學家卻死于一個盛世的民主時代,這不能不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人民按合法的程序,經過民主的投票,以278票贊成,221票反對,最終判處蘇格拉底死刑。民主的雅典為何将這位優秀的思想家處以死刑?蘇格拉底又為什麼從容赴死?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位哲學家踏上了不歸路?這些似乎仍然是學者們争論不休的話題,悲劇到底如何誕生,大緻有以下幾種看法。
首先,以英國學者A.E.泰勒為代表的人們持有這樣一種觀點:民主派一直擔心民主的希臘出現新的寡頭政治。而蘇蘇格拉底驅逐出境,但傲慢與固執的蘇格拉底拒絕接受這一要求。無奈之下,民主派隻得起訴蘇格拉底,以公決的方式剝奪了他的生命。
其次,以美國報人斯東為代表的人們持有的觀點是:蘇格拉底一直對民主政體和民主制度持有反對的看法,而他的看法卻不被當權的民主派所接受,哲學家便要以生命來證明自己學說的正确。他挑釁民主派,逼迫他們采取不同手段,向自己宣戰,從而最終放棄自己的生命以證明自己思想和學說的正确性。
第三種觀點是“民衆迫害說”:這一觀點認為是民衆對精英的恐懼與敵視置蘇格拉底于死地。蘇格拉底傑出的思辨才能,與常人不可等同的哲學成就,讓普通、愚魯又怯懦的民衆感到一種異樣。在平庸的日常生活之外追求真理的卓越思想,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真正的威脅。這樣的民衆在當時的民主政體下是可以發揮作用的,而蘇格拉底的思想卻讓他們對自己的地位有些惶恐。所以,民衆的意志不容許有精英的存在。
人們對蘇格拉底之死的原因探究不已,就是因為蘇格拉底之死是人類曆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因為思想和言論而被處死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也許是西方曆史上第一人。以上幾種觀點,不管從哪個角度,都有其自圓其說的理由,也給了讀者一個思考的空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