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蕭何怎麼看待韓信

蕭何怎麼看待韓信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01:40:19

“成敗一知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數千年來,這些經典名言早已成了韓信一生的注腳。畢竟,如果不是“月下追韓信”的蕭何,就不會有登壇拜将,裂地分茅的韓信;而同樣的,如果沒有蕭何的诓騙入宮,也就不會有韓信的身死族滅,遺臭萬年。可即便如此,我卻依然有些不同的看法——蕭何并不是韓信的知己,也不足以被稱為韓信的知己。

蕭何怎麼看待韓信(閑談亂侃之誰才是韓信的知己)1

一:韓信的眼光——因争權失敗而被遷居巴蜀的劉邦

公元前206年,在與項羽角逐戰中敗下陣來的劉邦不得不放棄“王關中”的“懷王之約”。滿心憤恨的率領漢軍部卒前往自己的封地——巴、蜀、漢中一帶。話說,當此之際,天下諸侯又有誰能夠預料到日後有能力與項羽一較高下,進而席卷天下、一統四海的會是劉邦呢?

但就在劉邦滿心郁積,漢軍垂頭喪氣的檔口,慧眼獨具的韓信卻毅然決然的抛棄執戟郎的高官,徑自追随漢軍前往荒蠻而偏僻的巴、蜀、漢中一帶,希冀在這實現其“縱橫天下”的宏圖壯志。至于韓信之所以如此果決的背棄項羽而追随劉邦的原因,就我看來,不外乎以下幾點:

蕭何怎麼看待韓信(閑談亂侃之誰才是韓信的知己)2

1、自項梁起兵以來就一直追随楚軍的韓信過得并不怎麼如意,雖說一路積功幹到了執戟郎的職位,但對于向來渴望“裂地分茅,封侯建國”的韓信而言,這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毛毛雨而已。更何況,項羽秉性驕傲,貌似親賢下士卻始終任人唯親,很難對真正的人才推心置腹。如此環境,對于同樣心高氣傲,不願奴顔婢膝、逢迎阿谀的韓信而言,自然很難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戲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

2、在《鴻門宴》中,劉邦的表現實在太過搶眼了,正所謂“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就當時起兵亡秦的義軍将領和諸侯貴族而言,劉邦是唯一一個在鬥勇不下于項羽的前提下,“鬥智”還能稍勝項羽一籌的角色,而且, 就當時劉邦帳下文臣武将的實力配置而言,劉邦無疑是實力結構最完整而合理的。

蕭何怎麼看待韓信(閑談亂侃之誰才是韓信的知己)3

3、項羽分封不公,勢必會激起當時諸侯舊貴族的劇烈反彈,而對于最先完成“破關亡秦”卻不能“就任秦王”的劉邦而言,項羽強奪其地,置之偏僻的做法,又必然會使劉邦深埋仇恨的種子,再加上漢軍士卒大都是山東人,誰都不想終其一生的被困在巴、蜀、漢中一帶,如此一來,将士們的東歸之心勢必會日漸強烈。所以,隻要劉邦在恰當的時機有所行動,那這些久被壓抑的士卒都将會是以一當十的虎狼之師。

4、就《鴻門宴》前後的客觀實際而言,劉邦必然不是一個甘願蟄伏、知足常樂的角色,而這也是項羽為什麼會在将其貶封到四面群山懷抱,地勢兇險莫名的巴、蜀、漢中之地後,還要在其東出之路上分置三秦以為防備的原因。再說這巴、蜀之地,雖然素以富饒著稱,但險要的地勢卻又是利弊相存的雙刃劍,所謂“天下已定蜀未定,天下未亂蜀先亂。”峻峭險拔的地勢往往是固守有餘而攻取不足,而遍觀劉邦帳下,雖然不乏出謀獻策的謀略之士,和戰勝攻取的陷陣之人。但終究沒有能夠謀篇布局、一呼百諾将帥之才。而這也就是向以将帥自诩的韓信毅然歸漢的關鍵。

蕭何怎麼看待韓信(閑談亂侃之誰才是韓信的知己)4

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漢室集團所面臨的困境,作為領導人的劉邦又豈能無所知覺,隻是項羽的強悍、環境的困頓,以及“千軍易得一将難求”的窘迫迫使他也隻能面對逃亡的将士而無可奈何。同樣的,處身于核心領導層的蕭何自然也是對此心知肚明的。

蕭何怎麼看待韓信(閑談亂侃之誰才是韓信的知己)5

二:誰才是韓信的知己——是刑場救英雄的夏侯嬰,還是月下追韓信的蕭何?

1、夏侯嬰刑場救英雄

所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即便已然成竹在胸,志在必得,但入蜀之後的韓信卻依然付托無門,難以幹谒。不僅如此,惶然無着的韓信又被無端卷入逃兵事件之中,當時軍中為了震懾軍心,杜絕逃兵事件,漢軍中有“凡逃亡叛變者,一律斬殺”的軍法。眼見得壯志未酬卻馬上就要趨赴閻羅的韓信出于對自己一生時運和命數的感喟,在看到夏侯嬰從刑台前經過的時候,不禁發出“漢王不欲平天下乎,奈何枉殺壯士”呼喊。

聞言而驚的夏侯嬰一方面驚訝于韓信的“狂言”;另一方面奇怪于韓信的相貌,于是将韓信“釋而不斬”,并在經過一番深入淺出的促膝長談後,将韓信推薦給劉邦,隻可惜當時正滿心憤懑的劉邦哪裡有心情聽納夏侯嬰的建議,在随随便便給了韓信一個“治粟都尉”的官職,也就将韓信抛之九霄雲外了。

蕭何怎麼看待韓信(閑談亂侃之誰才是韓信的知己)6

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輕,适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于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知奇也。

換言之,就夏侯嬰刑場救韓信的舉動,再加上他在“與(韓信)語,大悅之”之後,才将他推薦給劉邦的行為,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夏侯嬰是向劉邦強烈推薦過韓信的,不然,太史公又何必刻意強調一句“上未知奇也”呢?至于劉邦為什麼輕忽了夏侯嬰的推薦的原因。大緻有以下原因:

1、彼時正是劉邦猝遭大難,寸心憤恨無暇他顧的時候,畢竟,就當時漢軍情形而言,無論是絡繹不絕的逃亡事件,還是後方虎視眈眈的三秦諸侯,對劉邦而言又有哪個不是巨大的隐患?換言之,當此劉邦正苦心籌謀安定軍心的計策的時候,他又哪來閑心來專門處理韓信這一“名不見經傳”的角色呢?

蕭何怎麼看待韓信(閑談亂侃之誰才是韓信的知己)7

2、誠然,軍心不穩固然是劉邦不重視夏侯嬰推薦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夏侯嬰在劉邦心中的定位問題。衆所周知,夏侯嬰是劉邦的心腹愛将,是最早追随劉邦沛縣起義的至交好友。可即便如此,夏侯嬰在劉邦集團中的定位并不是披堅執銳、陷地攻城的戰将,而是劉邦的司機。換言之,在素以知人善任著稱的劉邦看來,夏侯嬰的所長也就在于駕車驅馬了。如此一來,像為國薦賢這種事情自然也就不是夏侯嬰所擅長的了。 再加上夏侯嬰為人敦實淳厚,不善言辭辯論,在他的推薦不被劉邦所重視之後,他自然也就不會像蕭何一樣,據理力争。故此,韓信的被舉薦而不被重視也就能夠理解了。

但不論如何,我們必須承認,韓信正是因為有了因為夏侯嬰的推薦而獲得的治粟都尉的職位,才有了後來接觸蕭何,被蕭何所推薦的機會。換言之,韓信進入劉邦集團之後的第一份工作雖然沒能滿足他“統帥三軍、馳騁天下”的夙願。卻毫無疑問是他一生事業的起點。

蕭何怎麼看待韓信(閑談亂侃之誰才是韓信的知己)8

2、蕭何月下追韓信

因為有了治粟都尉這份工作,韓信終于接觸到了劉氏集團的核心人物——全權負責漢國内政工作的丞相蕭何。而随着他們日益密切的接觸,韓信也逐漸被蕭何所了解,并預言他就是劉邦“東出三秦,争衡天下”的無雙國士。

話說,因為與蕭何談心而漸生知己之感的韓信也因此而将自己實現夢想的齊王寄托在蕭何身上。但一如前面所言,此時正消沉沮喪、沉淪堕落的劉邦又哪裡聽得見他們的勸谏(即便是蕭何)。所以,在苦等無果之後,心灰意冷的韓信終于還是決定挂印而去。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将行道亡者數十人<1>,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蕭何怎麼看待韓信(閑談亂侃之誰才是韓信的知己)9

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谒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乃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拜(韓信)為大将一軍皆驚。

就蕭何與劉邦的談話而言,自始至終,韓信在蕭何眼中的作用就是“王必欲争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換句話說,正是因為韓信是所謂的“無雙國士”,所以他才被蕭何如此器重;但蕭何之所以如此器重韓信,卻并不隻是因為韓信本身的才能,而是因為韓信将是劉邦能否東出三秦,争奪天下的關鍵。基于此,他才會在追回韓信之後說出“臣不敢亡也”的話。因為在他心裡,唯有劉邦才是和他統一戰線的戰友,是其一生榮華利祿所系的明主。至于其他的人或事,都不重要。

蕭何怎麼看待韓信(閑談亂侃之誰才是韓信的知己)10

有鑒于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蕭何下定決心、不告而别的去追逃亡的韓信時,其心中必然也是做着兩手準備的:

1、如果能順利追回韓信,他将不惜一切代價,盡己之所能的将韓信推上漢軍大将軍的高位,讓他能夠人盡其才的為劉邦的江山大業鞠躬盡瘁。當然,身為漢軍集團二号人物的蕭何自然也有這樣的能量和自信。這從之前他和劉邦的對話中就能感受到。

2、如果韓信想要執意離去的話,我們完全由理由相信,做事素來謹慎細緻的蕭何必然會千方百計、想方設法的将韓信格殺,所謂“知之者深,恨之則切”正因為對韓信知之甚深,所以,他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讓韓信安然離開,畢竟,售才心切卻又不能為劉邦所用的韓信實在太危險了。

綜上,我們可以很清晰的意識到,蕭何對韓信的欣賞是基于對劉邦的負責的基礎上的,換言之,他對韓信的推薦和提拔很大程度上隻能算是知遇之恩,是純乎功業上的相互促進和彼此實現,并不能算是“心靈相契”的至交好友。

蕭何怎麼看待韓信(閑談亂侃之誰才是韓信的知己)11

三:身死族滅一“知己”——被蕭何诓騙而身死的韓信

公元前196年,就在劉邦率軍與叛變的代相陳豨鏖戰的時候,被軟禁在長安的韓信遭到家中舍人的弟弟的上告——韓信陰謀造反。彼時正留守長安的呂雉随即找來蕭何“共圖大計”。入宮之後的蕭何,不僅沒對呂雉準備誅殺韓信的決定提出任何異議,甚且還與之協商,以“高祖已經平定叛亂,列侯盡皆入宮祝賀”為由诓騙相信,并在韓信“稱疾”推辭之後,又提出“雖疾,強入賀”的要求,強行迫使韓信入宮,并最終與呂後一起,不僅斬殺了功高蓋世的韓信,并且還盡數夷滅其三族之衆。

呂後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衆皆賀。國相绐信曰:“雖疾,強入賀。”信入,呂後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鐘室。遂夷信三族。

蕭何怎麼看待韓信(閑談亂侃之誰才是韓信的知己)12

誠然,許多人會說,當此之際的蕭何本就已經身不由己,招誘韓信實在是迫不得已之所為。但在我看來,這不過是“欲蓋彌彰”的荒唐語罷了。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當此君王遠征在外,韓信身陷不白之冤的時候,身為國相的蕭何,于功于私都改有所作為。畢竟,于公,韓信是有大功之人,決不能因區區的小人之言而妄行殺戮,更何況所謂造反一說,就當時客觀環境而言,實在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試問“造反”是何等大事,素以兵謀著稱的韓信又豈會行事如此唐突,且不說茲事體大,非心腹不能相告,即便是心腹也未必能夠盡知。更何況是區區的舍人?而問題的關鍵是,既然舍人已經被關押起來,那舍人的弟弟又從何而知呢?再說,一貫以行事謹慎而周密著稱的韓信,在羁押舍人的同時又豈會放過舍人的弟弟,倘若舍人的弟弟是僥幸逃脫的,韓信又豈能輕易随同蕭何前往宮中。所以說,韓信“造反”一事,于情于理皆有所不通之處。向來機警的蕭何又怎會看不出個中關竅?

蕭何怎麼看待韓信(閑談亂侃之誰才是韓信的知己)13

于私,韓信的被提拔任用都是因為自己的推薦,對于韓信,不可謂知之不深。對于韓信的造反與否,蕭何不可能一無所知。更何況,倘若韓信真有心要造反,卻因蕭何的面子而勉強進宮祝賀的話,單就這份以命相托的信賴,蕭何就不該助纣為虐的幫助呂後将其殺害。

但就史料記載而言,蕭何不但沒有為韓信做過任何辯解,甚至連诓騙韓信入宮的計策也是蕭何所出,就此而言,蕭何又如何擔得起韓信“知己”的稱呼?古往今來,豈有與朋友交而不信至此者?所以說,自始至終,蕭何從來隻是忠于漢家,忠于自己,從不曾将“知己”韓信放在心上,不然,又有多少人能在“至交知己”瀕死之際不僅不施以援手,反而還提刀相向呢?

蕭何怎麼看待韓信(閑談亂侃之誰才是韓信的知己)14

四:休已,切莫再說蕭何是韓信的“知己”

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韓信之死,實際上是身為統治者的呂雉不能容忍這樣一位“身懷利器卻又桀骜不馴”的功臣的結果。或許有人會說,以彼時處身境界之險惡而言,蕭何也實在是進退維谷。如果為韓信辯駁無疑就會得罪兇悍的呂雉,進而成為附逆的叛黨,身敗名裂,家族為戮;如果不為韓信辯駁,又會背上背叛好友、賣友求榮的罵名。是進亦難而退亦難。

可在我看來,即便處境險惡如此,蕭何依然不該是那個親手将韓信送到刀俎之上的人,畢竟,“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是為人處事者最根本的原則與底線。在蕭何将韓信拱手送出的時候,也就是他真正衆叛親離的時候。如此一來,不是帝王的蕭何反倒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休已,切莫在說蕭何是韓信的“知己”。因為,這無論是對韓信還是對蕭何而言,不僅不是褒揚,反而是赤裸裸的“嘲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