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機是論壇朋友經常做的事,而且樂此不疲。不過最近有朋友好奇,廠商是如何給你手機刷系統的?難道也是一台一台折騰?下面咱們就來解解密。
首先是手機的設計過程,設計師會根據市場部門的反饋進行外形設計,然後開模、測試,最後完成手機設計。
第二步就是手機組裝。以富士康代工為例,那裡看到的隻是一車一車的元件,其中包括外殼、屏幕、電池、電路闆、mmc等集成芯片。
電阻可以通過自動化流水線裝配到手機上,右側為定位孔
剛剛組裝好的主闆
第三步就是給手機批量刷系統,下批量時其實和朋友們線刷系統差不多,隻是可以一批刷幾十台而已。用專用刷機軟件自動化完成,人工操作隻是對數據線進行拔插,每台手機的刷機時間也就1、2分鐘而已。大批量時就要用到燒錄器進行燒錄然後通過第二步貼片完成。
批量手機刷系統
最後就是完成組裝進行測試,包括觸屏、攝像頭、麥克風等等。
整體過程非常簡單,我知道大家其實還是對手機的引導過程更為好奇吧。其實手機與PC一樣,都有一種類似BIOS的引導程序,安卓手機的名字為bootloader。我們常見到的名字是fastboot,其實就是bootloader的最後一步了。然後根據系統的需求今日各個目錄讀取相應的文件。還是與PC一樣,先要讀取boot去,然後挂載system、userdata,cache與Windows的swap區類似,如果有的人安裝過winpe就能理解recovery區了,它是手機的應急恢複區,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看看下文的詳細解釋。如果還有疑問,歡迎大家提問,小編會盡快答複的。
“system”區保存了android系統目錄的所有數據,機器啟動後的全部系統主要都在這裡(在系統啟動後會挂載到system/目錄)。
“userdata”區将保存了android數據目錄中的所有數據(在系統啟動後會挂載到data/目錄,裡面是會有很多應用數據以及用戶的preference之類的配置數據,我們在手機設置裡看到的手機内存空間就是指這裡)。
“userdata2”區是用戶可自己支配的,可以存放自己喜歡的圖片、音樂等(在系統啟動後會挂載到/data/或/mnt/目錄,名字與userdata一樣,我們在手機設置裡看到的内部SD卡空間就是指這裡)
“cache”區是緩存空間,程序或系統用到的緩存數據和指令就存放在這,cpu在調用和執行指令時會優先調用這裡的。(在系統啟動後會挂載到cache/目錄)。
“boot”區是存放引導手機啟動時的必要的系統,包含一些硬件底層的驅動,主要分為ramdisk和linux内核兩大塊。(在系統啟動後挂載到根目錄下)。
“recovery”區與boot的相似,但是恢複時啟動的系統,比boot多了些恢複用的程序與資源。(隻在進入recovery模式才挂載)
“splash”區是開機第一個畫面,開機啟動時用到的。(不知挂載到哪了?)
“misc”區是有Bootloader Control Block (BCB) ,用于存放recovery引導信息。(猜是在進入recovery模式才挂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