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西遊記》中,有這樣一個情節,任何人不能在孫悟空前面提“弼馬溫”三個字。當然,孫悟空在追随唐僧去取經過程中,也因曾經是“弼馬溫”的身份,遭到衆多妖精的嘲笑。《西遊記》雖是神話小說,但涉及的人物官職,基本上都是采用明朝的官職,并不是吳承恩的刻意虛構。
可明朝的官職中,沒有“弼馬溫”一職,管禦馬的機構名曰太仆寺,這個管理禦馬的機構設有正副寺卿各一名。别說明朝沒有“弼馬溫”這一官職,放眼整個封建王朝的所有官職,都沒有“弼馬溫”這個職位。
按理說,孫悟空在天宮擔任的官職應該是“孫太仆”,怎麼就變成了“弼馬溫”?直到人們看到明代趙南星的介紹,才恍然大悟,“《馬經》言,馬廄畜母猴辟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馬食之永無疾病矣。《西遊記》之所本。”
由于猴子是靈長類動物,因此母猴每月也有月經。隻要馬進食時,吃了母猴經血浸過的草料,就可以辟馬瘟。也就是說,“弼馬溫”不過是“辟馬瘟”的諧音罷了。
用猴子來防止馬疫,這在我國有着非常悠久的曆史。在北齊賈思勰所編著的《齊民要術》中,就專門介紹了猴子防馬匹疫病,“常系猕猴于馬坊,令馬不畏,辟惡除百病也。”
《西遊記》原著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甯》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玉帝宣文選武選仙卿,看哪處少甚官職,着孫悟空去除授。旁邊轉過武曲星君,啟奏道:“天宮裡各宮各殿,各方各處,都不少官,隻是禦馬監缺個正堂管事。”玉帝傳旨道:“就除他做個弼馬溫罷。”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孫悟空得知“弼馬溫”的真實情況後,為何大鬧天宮了。表面上“弼馬溫”是一個官職,實際上玉帝把孫悟空當作了一隻猴子,而且還是一隻母猴,用他給天宮禦馬防疫。這是奇恥大辱,于是就出現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那一幕。
參考資料:《西遊記》、《齊民要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