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在臨床上應用非常廣泛,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常用的藥物之一,在臨床上經常有患者問張醫生,阿司匹林能溶血栓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我們來看看血栓是怎麼形成的?
要了解血栓是怎麼形成的,首先要知道血栓形成有三個基本條件。
一、血管内膜是否完整。血管可以理解成一根水管,當血管的内膜受到損傷時,就會激發凝血感應從而會引起血栓形成。
二、血管通不通暢。血管的管道直不直,有沒有受壓。當出現腫瘤、炎症,會把血管給壓扁,這時就會容易引起血液不通暢,血流速度減慢,甚至停止流動等,從而出現血栓。
三、血液的粘滞度。可以理解為血管裡面流的液體到底稀不稀釋,如血流的液體非常粘稠就容易引起血栓。比如糖尿病患者為什麼比非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現血栓,因為血液中糖分含量高,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流速減慢,容易出現血栓形成。
以上是血栓形成的三個條件,缺一不可。血栓形成始動作用是血小闆聚集,而血小闆,我們都知道,當我們身體部位出現出血時,血小闆會迅速聚集,快速止血。當血管内皮細胞損傷、脫落,血小闆黏附在暴露的纖維結締組織上,血小闆黏聚集在一起是血栓形成的第一步。
随着血栓的形成,血栓組成成分、形态大小的不同,是取決于血栓形成的部位和局部血流的速度,當血管内膜粗糙的時候,血小闆黏集,黏附成堆,使局部血流形成渦流,血小闆繼續聚集形成許多血小闆的小梁,小梁周圍附着很多的白細胞。當小梁間形成很多的纖維素網,網眼中充滿了紅細胞,血管腔進一步堵塞,局部血流停滞,停滞之後血液凝固,即形成了血栓。
血栓有不同的成分,因此有不同的分類,包括以血小闆為主的白色血栓常發生血流速度快的動脈,以紅細胞為主的紅色血栓常發生于血流緩慢的靜脈。還有以血小闆和紅細胞共同形成的混合血栓,常發生在二尖瓣狹窄、房顫的患者,還有透明血栓,主要是由纖維素組成,發生在微小的血管中。
其實我們常用的阿司匹林不管是普通阿司匹林還是阿司匹林腸溶片都是屬于抗血小闆聚集的藥物,而非抗血栓藥物。
阿司匹林是一種最常用的抗血小闆聚集的藥物。它主要通過抑制花生四烯酸的形成,抑制血小闆環氧化酶,從而起到抑制血小闆聚集的作用。也就是血栓形成的第一步,阿司匹林可以抑制,預防血栓形成。但是對已經形成的血栓是無能為力的;對已經形成的血栓,特别是紅色血栓,需要專門的溶栓藥物,如尿激酶、鍊激酶,阿替普酶、瑞替普酶等等溶栓藥物。所以,不能将阿司匹林作為溶栓的藥物使用,也不具備溶栓效果,但是對預防血栓形成還是有一定作用的,因此,阿司匹林常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心房顫動、人工心髒瓣膜、腦梗死或其他手術後的血栓形成。抗血小闆的藥除了阿司匹林以外,還包括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等。
總之,阿司匹林是抗血小闆聚集藥物,不是溶栓藥物,對于血栓預防有一定效果,但是對于已經形成的血栓治療無效。
我是張醫生,關注“心内科張醫生談健康”,一起學習更多健康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