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機盎然的大慶油田生态建設示範區。
“作為世界級大油田,在人類對自然生态、生物多樣性影響最為劇烈的地方,大慶為世界‘打了個樣兒’:工業文明和生态文明相互促進。”
日前,世界矚目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在雲南昆明開幕,在生物多樣性中國館黑龍江省展廳,大慶油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被以《生态優先“換”産業》為題,面向全世界展示。
大慶油田的生物多樣性工作,為什麼受到這樣高的評價?這要從生态建設說起。
從2007年起,位于主力油田的大慶油田生态建設示範區開工建設。
項目部把采油50年的老油區确定為示範區。在這66平方公裡的老油區裡,大量裸露的鹽堿地和幹涸湖泡随處可見,大大小小的亂掘坑遍地都是,天上少鳥、地上少樹、水中少魚,大風吹來,掀起一浪一波的堿面和灰土……有人開玩笑說:羊來了想哭,人來了發愁。
從一開始,項目部就把維護生物多樣性作為一項重要課題來考量,最後确定“尊重自然、順其自然、回歸自然”的原則,費盡心思為各種生物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選用當地原生樹種,讓樹苗從小長起,自我繁殖;創新“梯田式蓄水,稻田式育葦”方法,實現植被自然恢複;挖深湖泡,讓魚類能夠過冬;把過去的水泥護坡改為泥土、蘆葦生态護坡,讓青蛙能夠繁衍……
十幾年前,大慶人幾乎聽不到蛙鳴聲:經過數十年石油開發,生态質量退化嚴重,就連以前常見的青蛙都少見了。
經過幾十個日夜的現場觀察、研究,不顧被蚊子咬了一身包,建設者找到了原因:原來是用于水邊護坡保障生産的水泥闆和太陡的坡度不适宜青蛙繁衍。
于是,他們改變建設方法,創新出“梯田式蓄水,稻田式育葦”模式。改用土坡土壩繁育蘆葦生态護坡,代替原來的水泥闆護坡,坡度被嚴格設定在28度左右。如此一來,繁育出的大量草葦根系發達、盤根錯節,像一張織密的網鎖在泥土裡,發揮了獨特的生态護坡固土作用,青蛙也能在這樣的坡度和環境中生息繁衍。僅僅一年後,采油工人就又聽到了此起彼伏的“呱呱”聲。
以前,采油區的湖泡中魚蝦少,誰要是來這裡釣魚,準會被别人笑稱“傻子”。油田人在連湖蓄水、清淤擴湖施工時,在每個湖泡中深挖一個越冬池,讓魚蝦能度過嚴寒的冬季。此舉效果顯著,一兩年後,大慶市民發現水裡到處是魚蝦。現在,來水邊釣魚的人随處可見。
建設者們不但讓青蛙、魚蝦重回大慶油田,還用了個絕招兒,讓百靈鳥也回來了。
油田開發初期,大慶草原上随處可見小沙百靈鳥,它屬于百靈鳥裡面體型最小的一種,歌唱起來婉轉悅耳。而随着油田大規模開發,這種鳥兒難覓蹤迹。
如何讓百靈鳥重現草原?當時的建設者們去請教老牧民。老牧民的一番話讓他們茅塞頓開:“過去放牧馬群,草原上到處都是馬蹄印兒,那種鳥就在馬蹄印兒裡築巢。現在馬少了,沒地方安家,百靈鳥也就沒了……”
“原來是這麼回事!看來人民的經驗、智慧真是無窮的呀!”項目部馬上雇來騎手,不幹别的,就是騎着馬在油區草原上跑,踏出馬蹄印兒。果然不久後,人們就驚喜地聽到了久違的百靈鳥歌聲……
要恢複生态,就要深入研究。有一次,大家聊起水生動物的自然繁殖、自然循環,對于魚和蚊子的關系問題發生了争論。
他們從湖中捕出一條大魚,現場實施解剖。
結果,從魚腸子中剖出一堆蚊蟲:1,2,3,4……查了半個多小時得出總數:總共79隻。
在現實和數據面前,人們終于對示範區自我恢複生物多樣性有了絕對的信心。
尤其令人敬佩的是,這66平方公裡的示範區,是油田人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采取收水收土收建築垃圾再利用的方式,工程總造價才花了不到傳統建設方式的十分之一。“用大慶精神造福大慶人”,十幾年的殚精竭慮和艱苦努力,讓現在的大慶油田天藍水碧,葦草起伏,鳥飛回,魚暢遊,野雞、狐狸、刺猬等重新安家,真正實現了生态優先“換”産業,植物、動物多樣性得以大範圍恢複。
一位全程參與建設的工作人員介紹說:“以前,示範區的野生植物也就30多種,現在已經增加到将近100種。野生動物還沒有确切的統計,但我們可以看到,一到夏天,這裡到處都是野雞、野鴨和各種各樣的鳥,和以前大不一樣啦!”
事實上,不隻大慶油田,整個大慶市都在生态建設、恢複生物多樣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有這樣一組數據可以佐證:作為野生動物重要栖息地和遷徙通道,大慶市現有陸生野生動物304種,其中鳥類273種、獸類23種、爬行類2種、兩栖類6種。全市分布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77種,其中丹頂鶴、白鶴、白頭鶴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9種,大小天鵝、灰鶴、蓑羽鶴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58種,省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9種。
“在本次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上,大慶油田向世界完美展示了工業文明和生态文明相互促進的‘大慶樣闆’。”黑龍江省生态環境廳宣教處處長吳殿峰說。
記者 魏國棟 文/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