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為蘭科植物天麻,以幹燥塊莖入藥。是一種無根,無葉,不能直接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水分和養料,不能靠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特殊植物。整個生育期中,除有性階段約70天在地表外,常年以塊莖潛居于土中,靠密環菌供給養料。多生長在海拔700~1 800米,喜涼爽濕潤環境,土壤須含有較多的腐殖質。
二、生産操作
1.選地整地
選富含腐殖質、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常年保持濕潤的生荒地為好。挖窖,窖長100厘米,寬50厘米,深90厘米,窖底鋪腐殖質土3~4厘米。
2.播種育苗
生産上以無性繁殖為主,利用地下塊莖進行繁殖,即采用白麻和米麻作種。
3.菌材培養
菌種可收集分離野生或人工培養。菌材以桦木、青岡、野櫻桃、洋槐、女貞、法國梧桐等為好。直徑6~13厘米均可,鋸成長60~80厘米,每隔6~10厘米砍一深至木質部的斜口,将木材平放一層在挖好的窖内,用腐殖質土填滿材間縫隙,均勻地撒.上菌種,依此法鋪3~4層,然後淋較多清水或10%洋芋水,蓋土15~20厘米。2~3個月後,便可長出菌絲,供拌栽天麻用。
4.菌種栽植
用白麻作種麻栽培,以11月至第二年春3~4月為好。選取發育良好、色澤正常、無損傷、個重10克以上的白麻及培育符合要求的菌材,順坡排放在挖好的窖内,兩材間距5~8厘米,用腐殖質土填于材間,埋沒菌材--半,在靠近菌材的兩側,每隔10~12厘米放種麻一個。栽後,兩菌材間加放與菌材長度相等的新材,然後用腐殖質土蓋過菌材3厘米,若栽兩層,依法再鋪放菌材種--層。最後覆土8~10厘米,蓋一層草或落葉。
5.田間管理
天麻和密環菌共生過程中,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之一。要适當澆水,保持土壤濕度40%左右。越冬前要加蓋厚土,并加蓋樹枝防凍。夏季要排水防澇。春季應清除窖上雜草,接受光照,增加窖溫。
6.防治病蟲害
(1)雜菌感染。能抑制密環菌生長,感染天麻塊莖,使之腐爛。防治上嚴格選地、菌材和菌種;菌材間隙用透氣性和保濕性良好的填充物填實;注意排水。
(2)蛴螬。危害天麻塊莖。應安裝黑光燈誘殺。
(3)蚧殼蟲。危害天麻塊莖。不用有蚧殼蟲危害的樹木作菌材。
(4)蚜蟲。危害天麻花薹、花序,可用40%樂果乳劑2000~3000倍液噴殺。
三、采收加工
1.采收
一-般在播種後的第二年11月份或第三年的3~4月份收獲為宜,要盡量注意避免挖傷天麻。
2.加工
(1)分級清洗。根據天麻的大小,可分成3等:151 克以上的為一等;76~150克的為二等;75克以下的為三等。分等後用水洗幹淨,當天沖洗,當天加工處理。
(2)刨皮。用薄鐵皮刨淨表皮,也可用稻殼揉搓去掉表皮。通常由于刨皮後來不及蒸煮放置過久會變質腐爛,反而失去藥用價值,除出口或特殊要求外,--般不進行刨皮。
(3)蒸煮。将天麻按不同等級分别放在籠屜上蒸15~30分鐘;若加工量較大,多采用水煮的方法,将水燒開後,按不同等級投入水中,放少許明礬一般10千克天麻加100克明礬。以煮透心為度。
(4)烘烤。開始時溫度以50~ 60"C為宜,便于天麻體内水分迅速蒸發,當烘至7~8成幹時,取下用手壓扁,繼續上炕;此時溫度應控制在70°C左右,不能超過80°C,以防天麻幹焦變質。天麻全幹後,應立即出炕。
結語
綜上所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僅供各位種植戶朋友參考學習,如果大家有更專業的知識願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幫忙轉發,點贊,關注一下筆者,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