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m2固态硬盤和ssd固态硬盤哪個耐用

m2固态硬盤和ssd固态硬盤哪個耐用

科技 更新时间:2024-11-17 20:17:55

在目前的市售主闆上,M.2接口已經基本做到了完全普及。雙M.2接口,SATA NVMe雙模式接口、傲騰内存加速等産品和技術的出現,讓M.2接口有了更多選擇與配置模式,可以更好地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不過作為相對較新的一種接口,很多人對它和相應産品的了解都相當有限,加上前一段時間,M.2 SSD的容量價格比也遠不如SATA SSD,因此在大量的主闆上,這一接口仍然處于空置狀态,非常可惜。好在本輪價格調整後,主流容量産品的價格大幅跌落,一般用戶也完全可以承受,與SATA SSD的價格差距不斷縮小,更使其容量價格比、性能價格比都更加吸引人。所以,下面不妨跟随筆者一起了解一下M.2接口以及經典的産品,考慮填充一下空置的M.2接口,在這個迷人的金秋,享受電腦使用新體驗吧。

○我們不一樣 M.2接口和NVMe規範

一說到M.2接口,很多人都會馬上聯想到高速、PCI-E總線等,這并不完全正确,M.2隻是一種接口,在制定其早期标準NGFF的時候,就是既可以連接高速的PCI-E通道,也可以連接相對低速的SATA通道的,因此M.2≠PCI-E。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M.2接口的進化,在目前市售的絕大部分主闆上,M.2接口默認标準都是PCI-E,反而是極少量的SATA通道M.2接口進行特别注明。

在采用PCI-E通道的M.2插槽中,同樣有不同的類型,即Socket 2(B key)、Socket 3(M Key)。前者可兼容SATA和PCI-E ×2标準的SSD,後者才是真正支持完整NVMe标準的産品,不僅同樣兼容SATA,而且最高支持到PCI-E ×4标準SSD。需要注意的是,在這兩個接口上接入的SSD以哪種标準速率運行,是由SSD的闆載總控芯片而非主闆決定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M.2接口上會注明同時兼容NVME(PCI-E)和SATA。

m2固态硬盤和ssd固态硬盤哪個耐用(接口空置真可惜)1

在電氣結構方面,兩者的差異主要是短插槽部分的金手指數量,Socket 2的SSD接口正反面為5 6個金手指,主闆插槽一般可見5個觸點,Socket 3的SSD接口正反面為4 5個金手指,主闆插槽則一般可見4個觸點。目前的大部分M.2 SSD都會采用三節式金手指設計,以便兼容兩種接口,不過也有使用兩節式金手指的,那就要考慮其兼容性了。

m2固态硬盤和ssd固态硬盤哪個耐用(接口空置真可惜)2

○不要浪費 M.2速度有區别

M.2接口的速度差異相當大,如果不注意匹配的話,很可能使得購買的SSD無法發揮其實際能力。在這方面SATA标準自不必說,主要的區别在于支持NVMe(PCI-E)标準的SSD上。目前主流的NVMe SSD速度有兩種,一種是讀寫速度在1000MB/s~2000MB/s的産品,隻要其極限速度未超過2000MB/s,一般就可以認為是支持PCI-E ×2标準的,隻要結構兼容,安裝在Socket 2或Socket 3插槽上均可;而對于最高讀寫速度在2500MB~4000MB/s之間的NVMe SSD,就應盡量選用Socket 3插槽,否則很可能無法正常發揮其性能。

而在主闆接口方面,盡管從觸點上可以分辨Socket 2、Socket 3接口,但在實際使用中經常很難清晰地觀察到,加上某些設計可能會使用翻轉方向的接口,那麼外露觸點數量就會出現變化,無法直接分辨。其實對于提供最高速連接能力的Socket 3插槽,大部分主闆為了彰顯這一高端接口,都會進行一些醒目的标注,例如比較标準的“M.2 Socket 3”、PCI-E ×4,甚至M.2 ×4,華擎則将其命名為“Ultra M.2”,也有一些主闆則會明确标注速度,如“32Gbps”(PCI-E 3.0×4)或“20Gbps”(PCI-E 2.0×4)等;至于沒有任何專門标注的M.2接口,一般可以認為都是Socket 2。

m2固态硬盤和ssd固态硬盤哪個耐用(接口空置真可惜)3

m2固态硬盤和ssd固态硬盤哪個耐用(接口空置真可惜)4

○長度有差别 M.2 SSD尺寸要看準

與其他配件不同的是,M.2設備是“懸空”安裝的,因此必須使用支架進行支撐,因為支架位置被設計在尾部,所以M.2設備的型号中通常會帶有2242/2260/2280的後綴,其中22為寬度,另外兩位數字就代表設備的長度,主闆上的M.2接口前方也設置了相應的支架,便于選擇安裝。

m2固态硬盤和ssd固态硬盤哪個耐用(接口空置真可惜)5

在某些主闆上,因為設計問題,可能會缺少一些相應的支架,那麼在選配SSD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長度,不要購買沒有相應長度支架的産品,使其無支撐地懸空工作,是很危險的。

m2固态硬盤和ssd固态硬盤哪個耐用(接口空置真可惜)6

為了安裝其他元件,這一M.2接口前方沒有2242長度支架

○典型産品

在目前的市場上,有哪些性價比出色,或者非常有特色的M.2 SSD産品呢?就讓我們來簡單盤點一下吧。

●東芝Q200 EX M.2

接口标準:SATA

尺寸規格:2280

讀寫速率:550MB/s、510MB/s

特色:MLC閃存

m2固态硬盤和ssd固态硬盤哪個耐用(接口空置真可惜)7

在自有芯片廠的支持下,東芝的很多SSD仍堅持使用目前已經比較少見的MLC閃存,Q200EX也是如此。盡管其價格并不算便宜,速度也不算快,但MLC能保證更長的使用壽命,适合關注數據安全性的用戶。

●西部數據綠盤(Green)

接口标準:SATA

尺寸規格:2280

讀寫速率:540MB/s、465MB/s

特色:便宜

西數的綠盤産品已經從機械序列中取消,目前隻出現在其SSD産品序列中,這一型号的SSD性能一般,但擁有非常出色的容量價格比和較低的功耗,其M.2接口産品的價格甚至比很多主流SATA接口SSD還要便宜,特别适合資金不充裕、更關注容量的筆記本升級用戶,可以在保留原有SATA硬盤的情況下,以較低的成本增加存儲總容量。

●金士頓A1000

接口标準:NVMe(PCI-E×2)

尺寸規格:2280

讀寫速率:1500MB/s、800/900/1000MB/s(240GB/480GB/960GB)

特色:價格實惠,性能較好

m2固态硬盤和ssd固态硬盤哪個耐用(接口空置真可惜)8

在與常見SATA SSD類似的價位上,也有一些高速的NVMe标準SSD,例如金士頓A10000,它是一款典型的PCI-E ×2标準産品,可提供相當于SATA标準3倍的讀取速度和兩倍的寫入速度,适合追求速度,同時資金并不充裕的用戶。

●HP EX900

接口标準:NVMe(PCI-E×4)

尺寸規格:2280

讀寫速率:2100MB/s、1500MB/s

特色:價格實惠,性能出色

m2固态硬盤和ssd固态硬盤哪個耐用(接口空置真可惜)9

惠普SSD雖然比較小衆,不過也提供了一些性價比頗高的型号,HP EX900在與大品牌SATA SSD類似的價位上,提供了達到PCI-E×4水平的讀寫速率。不過這款産品采用的是比較少見的惠普自家主控,兼容性會略差一些;此外它的性能僅僅略高于常見的PCI-E ×2 SSD,卻需要占用一個最高速的M.2接口,這都是在選用時需要考慮的問題,因此更推薦相對有經驗的DIYer選用。

●三星970 EVO

接口标準:NVMe(PCI-E×4)

尺寸規格:2280

讀寫速率:3400MB/s、2300MB/s

特色:頂尖性能

三星高端SSD是消費市場中的高性能典範,新推出的970系列的讀取性能已經接近接口極限,寫入性能也達到了很多NVMe SSD的兩倍,是不差錢的用戶、專業用戶的最好選擇。

●東芝RC100

接口标準:NVMe(PCI-E×2)

尺寸規格:2242

讀寫速率:1600MB/s、1100MB/s

特色:外形小巧,性能較好

在某些情況下,電腦無法為M.2設備提供80mm長的空間,此時就需要使用2260甚至2242标準的M.2 SSD了。市場中的短版M.2 SSD價格都比較貴,而且還大都采用速度較低的SATA标準,所以采用NVMe标準,價格卻與其他短版M.2 SSD類似的東芝RC100就是更值得推薦的産品了。它顯然更适合超小型設備、超輕薄筆記本等空間不足的設備升級使用。

●Intel傲騰内存

接口标準:NVMe(PCI-E×2)

尺寸規格:2280

讀寫速率:900MB/s、1450MB/s

特色:以最小成本加速硬盤

很多Intel第七代及更新的主闆支持傲騰内存加速功能。傲騰内存實際上可以看做是采用3DXpoint技術的M.2 SSD,主要特點是高響應速度和高随機存取能力。通過Intel智能存儲技術,傲騰内存可作為機械硬盤或低速SSD的巨大緩存使用,明顯提升讀取速度,加快開機、啟動大型應用、載入大型文件等過程,不過對寫入性能的提升幅度很小。它比較适合已有大容量機械硬盤及相應數據,因為成本或實際需求等問題,不能用SSD完全取代機械硬盤,但又想全面提升數據讀取速度的用戶。目前16GB傲騰内存的實用性比較強,而32GB的價格仍顯過高,并不推薦。

最後要注意,在市場中有些M.2 SSD,特别是NVMe規範的SSD的讀寫速率差距非常大,例如某些采用NVMe的所謂高速SSD可能讀取速度超過1000MB/s,寫入卻僅有400MB/s左右,還不如中高端SATA接口SSD。在常見家庭娛樂、遊戲等應用中,數據讀取遠比寫入要重要,所以它們基本夠用;但對辦公、設計用戶來說,數據寫入速度對使用體驗影響很大,一定不能選擇這種産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