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針的發明、作用、原理?
避雷針是由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發明的,富蘭克林在研究閃電與人工摩擦産生的電的一緻性時,他就從兩者的類比中作出過這樣的推測:既然人工産生的電能被尖端吸收,那麼閃電也能被尖端吸收。他由此設計了風筝實驗,而風筝實驗的成功反過來又證實了他的推測。他由此設想,若能在高物上安置一種尖端裝置,就有可能把雷電引入地下。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富蘭克林把一根數米長的細鐵棒固定在高大建築物的頂端,在鐵棒與建築物之間用絕緣體隔開。然後用一根導線與鐵棒底端連接。再将導線引入地下。富蘭克林把這種避雷裝置稱為避雷針。經過試用,果然能起避雷的作用。
避雷針的作用
常規防雷電可分為防直擊雷電、防感應雷電和綜合性防雷電。防直擊雷電的避雷裝置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體;接閃器又分為避雷針、避雷線、避雷帶、避雷網。
避雷針原理:
避雷針通過導線接入地下,與地面形成等電位差,利用自身的高度,使電場強度增加到極限值的雷電雲電場發生畸變,開始電離并下行先導放電。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避雷針在強電場作用下産生尖端放電,形成向上先導放電;兩者會合形成雷電通路,随之瀉入大地,達到避雷效果。實際上,避雷針是引雷針,可把周圍的雷電引來并提前放電,把雷電電流通過自身的接地導體傳向地面,避免保護對象直接遭雷擊。
在雷雨天氣,我們有時會—看到一些些參天大樹被雷電擊倒,而周圍的一些高塔、高樓等高層建築卻安然無恙.這是什麼原因呢?
這些參天大樹由于受到帶大量電荷的雲層的感應,也帶上大量電荷,積累的電荷過多時,樹就被擊倒.
在同樣倩況下,高層建築安然無恙恐怕要歸功于避雷針了.在許多高塔上都有于個金屬做的、狀如繡花針、針頭向上直立的東西,這就是避雷針.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那麼,這狀如繡花針、貌不驚人的東西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作用,能“避雷”呢?
其實,避雷針應叫“引雷針”才合适.
在雷雨天氣,高樓上空出現帶電雲層時,迅雷針和高樓頂部都被感應上大量電荷,由于避雷針針頭是尖的,而靜電感應時,導體尖端總是聚集了最多的電荷.這樣,避雷針就聚集了大部分電荷.避雷針又與這些帶電雲層形成了一個電容器,由于它較尖,即這個電容器的兩極闆正對面積很小,電容也就很小,也就是說它所能容納的電荷很少.而它又聚集了大部分電荷,所以,當雲層上電荷較多時,避雷針與雲層之間的空氣就很容易被擊穿,成為導體.這樣,帶電雲層與避雷針形成通路,而避雷針又是接地的.避雷針就可以把雲層上的電荷導人大地,使其不對高層建築構成危險,保證了它的安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