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甘草湯出自《金匮要略》:“食已即吐者,大黃甘草湯主之。大黃四兩,甘草一兩。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本方以大黃為君藥,大黃性味苦寒,具有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緻新,通利水谷,調和化食,安和五髒之效。伍以甘草緩急和胃,使瀉下而不傷胃氣,清熱而胃氣和降,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補脾益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藥之效。
醫聖張仲景在《金匮要略》記載的大黃甘草湯,專門用來瀉熱和胃,降逆止嘔。
用大黃甘草湯為底方進行加減,以洩熱通腑,降逆健脾為治療原則,對症下藥,效果立顯,能快速止住嘔吐惡心,諸症可好轉。
底方如何加減呢?
外邪犯胃者,加藿香、紫蘇、佩蘭;食滞者,加山楂、六曲;痰飲者,加半夏、茯苓;氣滞者,加枳殼、厚樸;腹痛者,加木香、白芍;肝胃不和者,加柴胡、生麥芽、黃芩;脾氣虛者,加白術、黨參、山藥。#中醫##中藥##胃食管反流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