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姓氏,很多人會想到《百家姓》裡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現在,基本上人人都有一個姓。那麼,姓,是個什麼意義?它是從哪裡來的呢?8月29日下午,重慶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川劇理論研究會特邀會員曾祥明,就通過一場《姓氏與名字》講座,生動形象地講述了中國——特别是漢族人的姓和氏的來源、區别,取名字的原則,名和字的區别,以及古人取名的趣談。
在曾祥明看來,“姓,是标志家族系統的稱号。”上古時代的姓,原本是部落的标記。在這個标記下的同一部落的人,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姓。比如傳說中的黃帝就屬于姬姓部落,炎帝屬于姜姓部落。他們部落裡的人,都分别屬于姬姓和姜姓了。“我國古老的姓,是根據生長的地方來确定的,所以古人說是‘因生賜姓’。這一點,從生“姓”字的本身構成也可以看出。姓,在古文中的寫法是 ‘生’字下面一個‘自’字,就是說,人生長在哪裡,就把那個地方當作姓。例如黃帝長在姬水,所以姓姬。炎帝生于姜水,所以姓姜。舜帝生在姚丘,就姓了姚。”
中華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約5000多年的伏羲氏時期。先祖伏羲他始畫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廚。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開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開始“正姓氏,别婚姻”。那麼,姓和氏有什麼區别呢?曾祥明認為,上古時代的“姓”,是一種表明家族系統的族号。同一個姓的人們,表示出生于同一個部落,是由同一個老祖母衍繁下來的。
後來,由于子孫的繁盛,人口的增多,同一個“姓”的人在同一個地方居住不下了,就分成若幹分支,散居各地,形成了一個小的部落,每個小部落又用同一個稱号作标記,這種稱号就叫“氏”。例如周朝王族的姬姓,通過分封諸侯.賞給采邑和領地,就從姬姓中衍化出了王、劉、楊、文、武、關、尹、史、管、宣、田、蔡、魯等成百個的“氏”。到了封建社會初期的春秋戰國時代,我國的許多主要姓氏就基本定型了。
到今天為止,中國古今的姓有6300多個。東漢末年應邵撰寫的《風俗通義·姓氏篇》收錄了約500多個姓,其中有複姓160個。編寫于北宋年間的著名的《百家姓),收錄了大約500個姓,其中有複姓60個。到現在,漢族使用的姓大約3000多個,複姓250個。“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曆史過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如劉姓就有五處起源。異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如古、吳兩姓本是同源,都是古公的後裔。”
曾祥明表示,我國古代姓氏的主要來源稱得上形形色色。比如我國上古時代的官是世襲的,一個人當了什麼官,他的子孫後代也就繼續襲任什麼官。久而久之,這個官的名稱也就成了姓。例如古代有“三公’,即主管行政事務的司徒、主管軍事的司馬、主管水利土木工程建設的司空,他們的職務世代相傳,他們的後人就分别姓了司徒、司馬、司空,如著名的司馬遷、司馬光、唐代文學理論家司空圖,當代的司徒慧敏等等。
其它如專管占蔔的官員姓了蔔,如孔子的弟子蔔商(子夏)。負責記錄帝王言行和重要史事的官員姓了太史,如三國時東吳大将太史慈,也有簡稱姓史的,如宋代詞人史達祖,明未名将史可法。春秋時期管理市場的官員叫褚師,他的後人以官為姓就姓了褚.如唐代書法家、宰相褚遂良等。其它如專管符信玺印的姓了符,當司寇《管治安刑獄的)的姓了司寇,又簡稱姓寇。管屠事業的官員姓了屠。
還有的家族,世代為一種職業,職業也就成了他們的姓。相傳少奚有個兒子叫揮,是弓的發明者。弓箭在上古時是重要的武器,因此他被賜姓張—張字的古文象一人持弓欲射。由于中國古代幾千年冷兵器作戰日久,做弓的很多,張姓約占中國總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上。此外,有做繩子的索姓,有做陶器的陶姓,有做旗子的施姓,有做瓦的甄姓,有編籬笆的樊姓,漢語中還有“樊籬”一詞,正好佐證。還有的以先人的谥号為姓,有因事得姓的、以名為姓的、以外号為姓的、以順序為姓的等。
曾祥明還通過具體實例,講到了古人取名的原則,即“信”“義”“氣”“象”“借”“類”,讓在場觀衆不僅了解了姓氏文化知識,而且通過一些祖訓、治家格言、家訓語錄,對姓氏文化知識有了直觀的認識和切身的體會。講座結束後,大家紛紛表示受益匪淺,通過對姓氏文化的溯源,對傳承文化有着推動作用。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攝影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