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是六年級上冊的重點,其中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更是必考難點。
解答分數應用題,有一個必要步驟就是尋找分率和分率對應的單位“1”,然後再根據單位“1”是否已知來判斷用乘法還是用除法計算。具體解題思路已有總結和例題:
10分鐘搞定:分數除法、量率對應、六大類分數除法應用題解題技巧
分數乘除法應用題例題詳解,手把手教你分析數量關系、找量率對應
不過不少同學看完之後對于單位“1”還是有一些疑惑,單位“1”到底怎麼确定?有沒有什麼通用的技巧和方法找單位“1”?在這裡甜甜老師再梳理一下:
首先弄清楚單位“1”的概念和意義。
單位“1”的概念早在剛開始接觸分數的時候就有過介紹。具體在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單元中,有明确要求掌握單位“1”和分數的概念和意義。
分數: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幹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分數的概念中的單位“1”指的是:一個圖形、一個長度單位、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數學上稱這個整體為單位“1”。
舉個例子:
也就是說,把誰平均分,誰就是這個分數的單位“1”。
句式一:分率的前面是“的”字(誰是誰的幾分之幾)分率的前面是一個“的”字,誰是誰的幾分之幾、誰占誰的幾分之幾、誰相當于誰的幾分之幾,這類句式一般來說就是分率的前面(“的”字的前面,最靠近分率的這個量)就是單位“1”。例如:
總結:分率的前面是一個“的”字,那麼“的”字前面的那個量就是單位“1”。
如果句式符合“誰是誰的幾分之幾、誰占誰的幾分之幾、誰相當于誰的幾分之幾”這幾種句式,那麼“是”字的後面、“的”字的前面(“是”字和“的”字之間)就是單位“1”。
這類句式要寫數量關系式也非常簡單:把“是”字改成“=”,把“的”字改成“×”即可。
句式二:分率句中有“其中”、“看了幾分之幾”、“運走幾分之幾”、“賣出幾分之幾”這類句式比較靈活,有些分率句會明确說明“誰的幾分之幾”,如“一本書第一天看了全書的1/8”,這樣的句式仍然屬于句式一,也就是分率的前面是一個“的”字,“的”字前面的這個量“全書的頁數”就是單位“1”。
有些句式就比較隐晦或簡單,例如:
這類句式有一個明顯的兩個數量的對比,比如:誰比誰多(少)幾分之幾、今年比去年增産(減産)幾分之幾、漲價(降價)幾分之幾。
其規律是兩個量做對比,“比”字的後面、“多(少)”字的前面就是單位“1”。可以理解為單位“1”是一個标準量,拿另一個量和它做對比。
漲價和降價比較特殊,一般來說漲價和降價,都是在前一次價格的基礎上漲或者降,也就是漲價或降價前最近的那一次價格就是單位“1”。例如:
總結:分率的前面是“多”或者“少”字,也就是誰比誰多(少)幾分之幾這類句式,“比”字的後面、“多(少)”字的前面就是單位“1”。
同時,“增長、增産、增加、漲價、超額”這類詞語的意義相當于“多”,“降低、減産、減少、降價、節約”這類詞語的意義相當于“少”。
如果句式不明确,那麼就搞清楚是哪兩個量在做對比?哪個量作為比較标準?哪個量比哪個量多(少)?被比較的量是比較量,作為比較标準來判斷另一個量比他多還是比他少的量是标準量(也就是單位“1”)。
總體來說,當你不熟練的時候,可以把這些規律記住,當你很熟練的時候,學會去分析、理解題目的含義和内在聯系,也就不需要這些條條框框了。多練多總結是一個很棒的學習方法。
找準單位“1”之後,基本上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就解決了一般。單位“1”是已知量,直接用乘法計算:單位“1”的量×對應分率=分率對應量;單位“1”是未知量、題目要求的量,那就用除法計算:分率對應量÷對應分率=單位“1”的量。
當然遇到數量關系比較複雜的題型的時候,最好畫出線段圖幫助分析。
本期練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