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鳥叔
2014年12月,vivo創始人兼CEO沈炜罕見接受了媒體采訪。
有多罕見?這是沈炜10年來第一次在媒體露面。而接受采訪的原因很簡單,沈炜認為,消費者對于vivo的理解不夠。
在這次采訪中,沈炜透露,vivo短期内沒有任何上市的想法,也不需要融資。
沈炜的解釋是,大部分企業上市是想“弄點錢”,但是vivo并不缺錢。
一直到今天,vivo确實沒有任何上市的聲音。
但最近河南村鎮銀行爆雷事件,一口氣牽涉了34家互聯網金融平台。其中就包括瞧不起“弄點錢”行為的vivo錢包。
01
“你看上了他的利息,他卻盯上了你的本金”
這句話最近又一次在河南村鎮銀行事件中得到了體現。網友們上一次體會到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在P2P時代。
2021年,曆經多年清理,P2P平台全部退出了曆史舞台。
但P2P走了,并不意味着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完全解除。近期的河南村鎮銀行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印證。
出身“非富即貴”的34家互聯網金融平台,個個都有AI、大數據、雲計算傍身,卻無一例外在村鎮銀行事件上栽了跟頭。
7月10日公安部門披露的信息顯示,不法分子實際控制多家村鎮銀行,利用第三方互聯網金融平台等渠道,進行攬儲和推銷金融産品。
公開報道顯示,牽涉其中的第三方互聯網金融平台多達34家。國内知名互聯網科技公司,幾乎被“一網打盡“。
vivo旗下互聯網金融平台vivo錢包也是其中之一。
2019年9月,vivo正式推出vivo錢包。和其他互金平台一樣,vivo錢包首先上線的功能就是借貸,此後又陸續有了理财、保險等闆塊。
互金平台與與村鎮銀行的合作很簡單。平台與村鎮銀行達成協議後,由平台上架存款産品,這些存款産品的利率通常大幅高于同期國有大行。
高收益意味着高風險。正常情況下,儲戶很難放心地把錢存到一家遠在千裡之外的村鎮銀行。
但有了vivo這樣的大品牌背書,事情就好辦多了。
即便在34個第三方平台中,vivo錢包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内嵌了vivo錢包的數以億計的終端設備,帶來的流量無疑是巨大的。
在事件爆發前,幾家小小的村鎮銀行,就是這樣在互金平台的幫助下,大肆異地攬儲。
“喊着最高大上的口号,幹着最沒下限的事“,這句話用來形容當前的互聯網金融平台一點也不過分。
以vivo錢包為例,打着普惠金融的旗号,vivo錢包最常被投訴的,卻是貸款利率畸高和暴力催收。
有用戶算出,通過vivo錢包申請的一筆貸款,年化利率甚至高達34.67%。如果這也叫普惠金融,那vivo一定是重新定義了普惠。
在村鎮銀行一事中,“vivo們”的表現更是令人大跌眼鏡。
村鎮銀行通過互聯網平台異地攬儲,存在明顯的合規漏洞。但一衆平台仍然積極充當渠道,幾乎“全員”參與。
這要麼說明“vivo們”毫無風控體系,合規意識為零。
除此之外就隻有一種解釋——為了高額利潤,它們甘願冒風險。
02
手機市場的數據統計非常有意思。
前五名通常有名有姓,不僅有季度和年度銷量數據,還有市占率數據。而5名開外,沒有上榜的資格,通通打入“Others”。
過去多年,不論市場格局如何變化,vivo和它的兄弟公司OPPO一樣,始終穩坐前五名。
2021年,vivo甚至以7150萬台的出貨量、22%的市場份額,高居中國手機廠商榜首。
5G手機的數據也很誇張。2022年一季度,vivo5G手機的市占率高達17%,比肩17.4%的蘋果,同期小米和華為均隻有10%左右。
但vivo的“割裂”恰恰體現在此。
22%的市場占有率,意味着幾乎每4個人裡,就有一個用的是vivo的手機。但正在看文章的你可能跟我一樣,很難在身邊找出一個用vivo手機的朋友。
vivo的手機到底被誰買走了?過去有個很直白的總結:被不懂手機的人買走了。
這一結論顯然有些粗糙。但作為廠商,vivo要考慮的不是這種看法對不對,而是它為什麼會出現。
除了多賣手機,廠商們的另一重任是多賣高端手機。
高端化是如今手機廠商發力的重點。而在主要廠商中,vivo去年的高端化産品市占率是最低的。除去華為因芯片因素導緻的下滑,今年一季度,vivo的高端産品仍居末尾。
最高的出貨量,最低的高端産品占比,意味着vivo的多數産品,仍停留在比拼價格的初級階段。
甚至有觀點認為,vivo去年也隻不過是吃掉了小米、華為乃至OPPO鎖定高端市場後,讓渡出來的一部分市場空間。
這無疑讓vivo出貨量第一的意義大打折扣。
vivo并不是沒有努力過,隻是有點晚。
在技術積累上,vivo雖然也标榜科技創新。但直到2021年,vivo才加大對芯片領域的投資。
同行中,華為自不必說,小米也早在2017年3月就發布了首款自研芯片,而vivo的首款芯片足足比小米晚了4年。
在操作系統上,國内廠商基于安卓的深度定制系統,十多年前就已開始成熟應用。
而vivo在2013年推出的Funtouch OS,一直飽受用戶吐槽。2020年,vivo不得不另起爐竈,發布了基于安卓系統的OriginOS。
僅此兩點,vivo在許多消費者眼中,已經失去了吸引力。
過去,國内消費者一次又一次産生疑問,vivo和OPPO到底是不是同一家公司的兩個品牌。
看似簡單的問題,實際上是對二者産品和品牌定位的否定——公司吹得再天花亂墜,在消費者眼中并沒有什麼不同。
對于企業來說,這其實也是一種失敗。
03
國産手機之間的界限,正越來越模糊。
尤其是OV、小米等廠商,旗艦産品無論是性能、配置,還是價格都沒有拉開差距。
頭部廠商手機産品的銷售差異,不是因為孰優孰劣,更多的來自于運營模式和銷售渠道。
這也意味着,隻要技術上沒有太大突破,廠商沒有重大失誤,短期内手機市場的格局就不會有大的變化。
如今,廠商之間真正的競争,已逐漸脫離手機,轉向生态。
生态恰恰是vivo的短闆。和已經初步成型的小米、華為生态比起來,vivo的生态,可能還在PPT裡。
這幾年,vivo既沒有推出足夠驚豔市場的手機産品,在其他領域的成績也乏善可陳。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公司創始人沈炜有很大關系。
過去,不論是沈炜,還是vivo公司本身,都有意營造出一種低調、專注産品的氛圍。
在雷軍、餘承東、趙明、羅永浩紛紛打造個人IP,賣力為企業帶貨的時候,沈炜和vivo始終保持沉默。
在瞬息萬變的手機市場,今天的vivo與5年甚至10年前相比,幾乎沒有變化。這幾年,vivo做得更多的工作是“跟随”。
從自研芯片、操作系統到加碼IoT,幾乎都是踏着友商的腳步前進,進度還慢了好幾拍。
2014,面對手機廠商裡的電商潮流,沈炜表态,vivo不打算踏足。但2019年2月,vivo還是成立了互聯網手機品牌IQOO。
vivo錢包也是vivo跟随互聯網金融大潮的産物。
金融的錢實在是太好賺了。vivo确實沒有放着數億終端設備,不發展自己的互金業務的道理。
但如果真的像沈炜說的那樣,vivo既不缺錢,又鄙視那些想“弄點錢”的企業,“vivo錢包”理應有更高的追求。
但它也不過是那三十四分之一。
免責聲明:
文章内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花椒财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